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古今异事>两只候鸟(3)

三、加入插秧人的行列

火娃十四岁正式投入了插秧人的行列,与成人一样,吃苦受累地劳作。他人小、身小,手脚轻便;灵敏得像轻盈的小鸟,在白水青秧的田野中轻快地翱翔。使插秧的伙伴中增添了许多欢乐和活泼的气氛。为了磨练他插秧的技术,人们常常逗着和他比速度、比质量。好的插秧手,一秒钟能插十棵左右的秧苗,还苗正行匀。小火娃任凭怎样手舞足蹈,勉强赶上了速度,质量却差了许多——行路狗牙对,甚至满天星;苗子眠秧棵,有的还横捺直捂着;秧棵不仅粗细不匀,还有不少飘在水上。刘伯见了心想:难为你了!刚上趟插秧,能够做到这样,很不容易啊。可是,嘴上却呵斥道:“你真是饭桶!怎么插得这样糟糕?”插秧的伙伴们听了呵斥,轰然大笑,说:“小火娃就要盖楼房啦,你看他放了多少木排来!”这飘在水上的秧苗,人们根据它的形状,戏称是飘着的“木排”。而此时的火娃,总是闷不吱声,更是用心地纠正着错误。

火娃刻苦磨练,插秧的技术进步很快。到得这一年的插秧中期,他已经是很好的插秧手了。他插的秧不仅质量好,速度还是同行们的上等,真是“黄秧田里无老少”!到了插秧的后期,他被同伴们推到了插头趟秧的位置。在插秧没用上绳子的时候,头趟田基本上是靠着田埂走。自然的田埂有许多弯道,人多插秧,需要取直了才好上趟。因此,需要抛趟插秧。所谓“抛趟”,就是靠包丢弯,将弯田的秧苗路子插直,是技术要求很高的插秧事。许多人,虽然会插秧,却一辈子也不会“抛趟”。自从火娃被推上了插头趟秧的位置后,就被迫插起了“抛趟”秧来。几经磨练,他抛趟居然也能够碰包对拐,恰中目标。同伴们高兴地说:“我们又添好插秧手了!”

农家插秧,都郑重其事,大家自愿结伴。常常是三五个人一伙,或者八九个人一班;你家插过了我家插,轮流着来。上前居后,相差最多三、五天,都不误农时。为了抓紧季节、出工整齐,插秧的人都在当事的主人家里吃饭。每到一家,主人家都殷勤款待,插秧的人吃得都很好。当地插秧都是男人们的事,有“男人蹲着(弯腰)吃,女人生着吃”的俗语。

插秧人的吃食由平时的每天三顿增加到了五顿:一般都是早上丑时起床,洗漱后来到主家。主家招待的是茶叶蛋、瓜子、糖果和茶水。清早吃蛋,叫摸墩蛋。是请各位在插秧时,将露出水面的泥墩顺手摸平。太阳露面时,一天要插的秧苗已经基本拔好,便回家吃早饭了。早上是随便的家常饭菜。吃中午饭时,饭桌上菜肴十分丰富,荤素兼具,还有烧酒;不过,为了不影响下午劳动,只是喜欢喝酒的人才喝一点。下午申时,主人家将吃食送上田埂,叫做点心。一般是炒米、五香蛋或者其他花色食品,如秧粑粑(用撒秧时留下的芽稻加工成的)、粽子等比较希罕、好吃的东西。收工时,是在日落酉时前后。略迟略早,要根据主人家秧插的情况。收工后,各人回家洗漱干净,都到主人家吃晚饭。晚饭是一天中最丰盛,最讲究的一餐。就餐的人在饭桌上各就各位,放开心情,有说有笑,不慌不忙的进食;主人殷勤侍侯。能喝酒的人,放量而饮;不能喝酒的,也勉强喝一点。在饮酒中,各人明天在哪里插秧,都有了决定。一两个小时后,便有人醉醉醺醺,高谈阔论;有人窃窃私语,交流感情;更有人开怀大笑,借以驱散一天的疲劳。末了,都由主人恭恭敬敬地送出家门。

火娃成了真正的插秧手后,也和插秧的伙伴们一样,不仅受到了主人家的尊重,也被殷勤款待。他幼小的心灵,颇为洋洋得意。这一年,火娃那二亩水田,仍然由刘伯适时地给整理好了,他和左邻右舍们一起,及时地给插上了秧苗。


状态提示:两只候鸟(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