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丰收的时候,一片金黄,十分悦目
小野良佐跟英奇师傅说起了自己对所知道的一首古诗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写的太好了,此次观看了他们收获稻谷的情景,更加这样觉得。”
卫靖泽他们现在收割稻谷已经比以前轻松多了,以前没有那么多机械的时候,全都要靠人工干,现在虽然有了机械,但是搬运和晾晒,还主要是靠人,到了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很忙碌,所有的劳动力都围绕着这一件事在忙碌。
英奇师傅说:“是啊,这句话也是小学的孩子就会读的一首,只是,没有挨过饿,无法理解这首诗的深度。”
不说写这首诗的李绅是个地主,就算是现代许多人,在教孩子的时候也会选择这首诗,可是很多人都只是在嘴上念念而已,并不会记到心里去,平时在吃东西的时候也颇有浪费。
小野良佐说:“你说得对。”
英奇师傅又说:“中国还有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啊!”
小野良佐说:“中国不愧是文明之国,很多话都很有道理。”
英奇师傅心里很是得意,嘴上还是恭维人家说:“日本也有着很丰富的文化,有很多有意境的俳句。”
小野良佐说:“各有不同,各有千秋啊!”
俳句讲究韵和意境,跟诗词有些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和诗词一样,如果翻译成别的语言,就会失去很多原本的东西。
两个人当窗而坐,在翻译的帮助下慢慢聊着。
在稻谷被收上来一个星期以后,卫靖泽家里做了一顿新米煮出来的饭,满屋飘香,十分诱人,让人觉得光是吃米饭就能吃一大碗。
小野良佐在第一锅米饭煮好之后,立马就盛了一碗,英奇师傅给他端了一碟子腌萝卜,又叫水晶萝卜,因为腌到了一定的时候,萝卜会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状态,十分好看,咬上一口,满口都是酸辣咸的味道,十分过瘾。
就着几块水晶萝卜,小野良佐吃完了第一碗米饭。
“用木材烹饪,用木桶做炊具,确实是让米饭有着一种别样的香气。”
平时家里人多,大家也不经常用木桶蒸饭,木桶蒸一桶饭,淘米啥的得要两个男人才能做得好。
英奇师傅说:“确实是如此,米饭的香气和木材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又是一种新的味道。”
小野良佐点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你有什么想法吗?”
“有很多。”
英奇师傅就笑了,看来这位日料大师又有新的想法了。
在卫靖泽家里呆了快一个月,小野良佐终于准备回程了,带着他全新的菜谱。
他的新菜谱里面的食物,是大家都尝过的。
在帝都的陈少对于小野良佐是望眼欲穿,他虽然知道小野良佐的工作进度,知道他在叉水村研究出了很多好吃的美食,可是坏就坏在卫靖泽和陈寒两个人,总是给他看看照片,给他描述一下味道,让他的耳朵听到,眼睛看得到,就是嘴巴吃不到,真是要急死人了。
“小泽,你也有点良心,把大师的手艺给我捎过来一些呗!”
卫靖泽哈哈一笑:“真是不好意思,我要吃都要靠抢的,还给你弄?我是没有那个能耐的。”
陈少都无语了:“你们吃那么多干什么?”
“不是我们吃得多,是大师做的多,而且我们人多啊,一人吃一个两个的,就没了。”
事实上呢,每次大师在做新的日料的时候吗,基本上都会做所有人份,吃过之后,就会当场询问大家的感受,让大家给点意见之类的,要说多,还真的是没有了。
陈少气的直跺脚啊,这卫靖泽太不够意思了!
卫靖泽说:“你可以问问你爷爷,是不是真的。”
陈少当然不会去问陈老爷子了,为了一点吃的,眼巴巴地跑去问老人家,真的是挺丢人的啊!
于是陈少一直是在一日一日的煎熬中度过了。
现在,日料大师终于回去啦,陈少真是要喜大普奔,立马带着崔敏娜上日料店吃一顿。
陈少也就这点好,有了好吃的不会忘了崔敏娜。
卫靖泽这边大家送走了小野良佐,还都有些舍不得,大师的人很好,又温和又有耐心,相处起来真是如沐春风,如果你觉得日料不好吃,人家还给你道歉。
卫靖泽觉得,小野良佐和英奇师傅是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大厨,一个温和谦恭,一个气场十足,反正各有各的好。
同时,卫靖泽还要忙着给大家送货,晚稻一准备好,就要给预订的客人们送货,其他的地方都还好,就是香港的客人,卫靖泽需要陈少的帮忙,把几百斤大米送过去。
陈少忍不住叹气:“这事儿,我在这里面忙活最多,可是确实是最没有好处的那个。”
卫靖泽说:“怎么没有好处了,以后香港那些富豪们要买我的米和菜,第一个要先跟你打交道,让你首先就比他们占优势,如何?”
这样一来,就算是陈少自己不掌握叉水村的资源,可是那些人要跟卫靖泽做生意,就要他牵线搭桥,这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却给了陈少一个做人情的机会,以后要是在商场政事上,陈少有什么事儿,也能够有一点脸面,毕竟他先卖了人家一个面子的。
陈少一想,觉得这事儿可行,反正他也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