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文青是不是种病>第一百零五章 人点烛,鬼吹灯

第一百零五章人点烛,鬼吹灯

言盗墓,有谚云: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

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

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看过《鬼吹灯》的人,估计会对这首谚语印象深刻。

这一首,白安却是准备直接照搬。

还有那些让人感到身临其境逼真感的,比较专业的黑话行话,以及鬼吹灯完整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盗墓系统,他都准备直接套用。

天下霸唱的书里,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无数,他便犹如老酒馆里的说书人,一口顺溜儿的土腔,一杯润口的茶,一块儿烂渣渣的惊堂木,开腔就是满满的故事,嗓子里带着泥土的腥辣味儿,嬉笑怒骂,活泼贴切。

直到听完散场,客人仍旧舍不得离去,品嚼着故事和字眼,回味无穷。

这对于白安前世出生东北农家大院儿的李唯七来说,就算不懂那些个所谓的文学价值、艺术手法,也显然是亲切到极点的享受。

因为喜欢,所以深刻印象。

白小少爷确实是不想直接抄袭,但现成的体系设定却是不用白不用。

即使在原地球,有了《鬼吹灯》的情况下,治用设定也是被允许的。

秋老虎未去,随着午时临近,天气微微变得燥热起来。

钢笔精致的笔尖在纸上游动,黑色的笔墨漫延下,伴着嘁嘁沙沙的书写声,半个树状图已经显出了形。

在思考的时候,白安并不喜欢用电脑去打字,纸张摩擦的真实触感,会传达给他宁静的氛围。

这个时候,离他拿起笔,才刚刚过了一个小时,大纲却已经完成了一半。

效率很是惊人,却建立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

但要目前的白安仿造出鬼吹灯的风格水平,却是没有可能的,因为无论是丰富的民俗知识,丰富的盗墓行业专业知识,有真实的空间感,有合理的地理知识,还是对一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的研究,游刃有余的引用与穿插,都不是能速成的东西。

过目不忘也没用。

不说别的,就是书里那种时代特有的人物对白和语言,都需要时间和深入探索的沉淀。

所以白安向三叔致敬,直接以家族门派为线索。

在他的大纲里,主角越玉设定为盗墓世家从百年前便只能一代单传了的唯一后人,摸金一系大派,地龙门最小的嫡系弟子。

在一次倒斗中,越玉因初生牛犊不怕虎,深入墓穴,导致沾染上了不详之物。

而在他寻找解决办法的途中,不详之物与越家血脉中百年的神秘诅咒发生反应,在他身上形成了怪异的血色曼陀罗印记。

其师多方寻找线索,从古册中得知,越玉若不消除印记,活不过一年。

越玉同师兄与家仆跟着线索一路探穴寻暮,途中却遇到了不止一个有着同样血色印记的人……

很多人喜欢把《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不断的互相比较,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

这两本书即使有雷同的东西,也压根不是一个类型的。

《鬼吹灯》环环相扣间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森感,《盗墓笔记》有些缺失;

《盗墓笔记》人设情节的商业亮点,《鬼吹灯》也整不来。

在《鬼吹灯》里,这么一段读者都会比较印响深刻的情节。

雪莉杨的外公“鹧鸪哨”,一边赶在鸡鸣之前脱下随时可能尸变的女尸的外衣,一面还要阻止成群的野猫将蜡烛扑灭的场景。

霸唱文笔十足精彩、功底扎实、节奏紧促,只这么一段,生生看的人头皮发麻。

然后。

我们试着把这场景换到盗墓笔记里面看看...…

“张起灵咬破手指,一滴血悄无声息的落在棺椁之上。那女尸周身白毛立即消退,竟缓缓曲下身子,给闷油瓶跪了下来。”

完。

所以说,明明就是两种画风……

《盗墓笔记》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允许金手指的存在,以及突出妖魔鬼怪的神秘邪性,加入了爽文元素,言情设定,刺激的人大量分泌肾上腺激素。

摸金,看民间传说,你可以选鬼吹灯。

玩阴谋,看世家,那就看看盗墓笔记。

如果读者是偶像派,一般会喜欢盗墓笔记,因为有张启灵。

如果读者喜欢传说,大多会着迷鬼吹灯,民间的味道足。

两种人,两种几乎完全相反的喜好,所以喜欢盗墓笔记的人,和推崇鬼吹灯的人,基本上是相看两相厌。

而《盗墓笔记》的总体路子,对于白安反而是最适合的。

要写勾心斗角,出身豪门的白小少爷亲身经历,绝必比三叔要来的更感同身受……

还是那句老话,小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经典之作《亮剑》,其作者都梁退本身便是伍军人,十年磨剑著一作,他的军旅生活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而在迎合市场上……当初看了多年小白文,如今智商爆表的白安,对于爽点的总结和把握,估计属于传奇级别……

起名废白小安,在以飞流直下三千尺势头干完千字大纲后,瞄着主角名字,看看树状图结构,直接望天思索。

然后,他再次看到了之前立了大功的那茬影子。

嗯,反正要写盗墓,反正前言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人点烛,鬼吹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