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御膳硬是让来训人的皇后没能得逞,至于她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目的常威却不知道,吃完饭又商量了一点下午的事情后,皇帝要睡午觉了。
凌晨五点上朝,四点就得起床,到中午都小半天了,不睡个午觉谁都撑不住,当然常威撑得住,出乾清宫的时候,客印月勾勾搭搭的对他说,干得好。
把皇后的面子驳了一点,让客印月很是高兴,常威无心掺和内宫争斗,索性溜出来,去古今通集库瞅瞅。
古今通集库在东华门南边,东南临紫禁城墙,西有蜿蜒而过的内金水河,是一处独立院落。院东有大库五间,南侧有大库十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内设上下两层。
库前石碣有“古今通集库”五字。嘉靖时,文渊阁藏书数百万卷,皆宋金元三朝所蓄,因火灾,便将书籍移到通集库储藏。
常威如今是朝廷里有名的红人,守门的太监和上值卫士都认得,一个个殷勤的不行。
“国公爷,您安坐,要查什么书,咱们帮您搬来。”
常威依旧是银子开路,抖手丢出一把百十两的碎散银票,“爷不看什么经史子集,历代典籍,给爷找些杂书。”
既有凶威恩宠又有银子打底,太监头子那谄媚的脸都笑成菊花了,“成成,国公爷坐着喝口茶,咱们这就去搬来。就是,嗯,小的多嘴问一声,国公爷要看那一朝的,或者是那个人的书,毕竟杂书也有十好几万册,您就当怜悯咱们了。”
“是我考虑不周!”常威笑笑。
太监头子连声道:“不敢,是小的们给爷添麻烦了。”
这叫什么事儿?我来找东西别人还要低声下气的赔罪?权势果然是个好东西啊!
常威端着茶碗想了想道:“北宋黄裳、前朝姚广孝、郑和、张三丰、戚继光等人的典册,还有兵书,都找一些来吧。”
太监头子应声而去,半盏茶时间三五十套著作就摆在常威面前的圆桌上了,仔细的翻了大半个时辰,除了葵花宝典、太极神功和一般的少林武功之外,并没有多余的收获,直到午朝之时,常威才心有不甘的叹息一声,转身出了古今通集库。
“这个收获真是太少了,葵花宝典又不能练,太极神功如今也用不着!”
摇摇头一边走路,一边分出一道神魂继续在轮盘中用一点声望值抽奖。
古今通集库就在内阁边上,常威正好碰上袁可立和常宽结伴出来。
“三弟这是去了哪里?”
常威笑着回应,“找几本兵书看看。”
他找戚继光的书就是掩人耳目用的,这倒让袁可立和常宽夸了他一通。
下午的廷议将决定内阁首辅人选,所以,大家都来得很早,不过,在大家心里,这一切大概是没有悬念了,因为皇帝走的时候叫了常威。
果然皇帝一到,立刻宣布:任命袁可立为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常宽则接了武英殿大学士的位子。
这一下,常威的势力就压过权倾天下的阉党和苟延残喘的东林党,成为朝廷第一势力了,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要想真正压过阉党,还需要很长时间。
内阁定下来,下一件就是移民实边、在塞外设置郡县的事情了,这下又引起华夷之辨这件大事。
这就需要常威这个当事人来应对和辩驳了,不过,他对此做了详细的功课。
此时说起来是毫不含糊:“何为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阶段,地缘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
最早在周朝,华夷之辨或曰夷夏之辨就已经出现在明文的典籍当中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等而次之,经典的表述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具体表现为,以周天子为核心,向内、向外辐射,并以血缘亲疏封建诸侯的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当中,周天子居于等级最高的位置,公侯伯子男等而次之,并建立封国,封国以外,又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生番熟番,再等而次之。
实际上在分封的过程,夷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是否接受中原的礼乐制度,而不是族类区分。
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周以及周天子坐天下靠的是战争,这并不符合儒家的价值观,所以在春秋战国,不管你有没有道理,只要你够暴力,只要你能通过暴力入主中原,那么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在旧体系当中是什么地位,都可以南面称孤。
而只要你能南面称孤,也就不在乎你是蛮夷、强盗。既然臣下可以称孤,蛮夷又有何不可呢?因为天下其实不是天下人的天下,而是天子的天下。既然如此,最关键的就是两点:一要有强有力的武力,二要入主中原。前者是手段,后者只要能够进入中原传统上的诸夏之地,就有了法理。
从武王伐纣的治乱更替,周期循环开始,有了被周天子视为蛮夷的楚军观兵周疆,问鼎中原有了为周天子牧马的秦人弑杀最后一代周王,而建立秦朝,称皇帝有了刘邦称帝有了汉末三国汉献帝禅让
被周人蔑称的蛮夷楚人来了,蛮夷与汉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