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导弹这件事情,龙云自己是做不了的。
虽然经过刚才的快节奏讲解,他已经详细介绍了经过理论计算验证、预期可以大幅度提升r-27p/r-27ep型导弹命中率的改进方案,但毕竟自己对苏联导弹武器设计的技术脉络和研发、测试、生产体系还不甚了解,这方面就没法给出什么建议。
所以呢,这一方案的落实情况如何、什么时候能给出成果,这些问题他自己没有办法回答,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三角旗”与“atika”设计局的密切协作上。
“那么,安德烈,情况暂时就这样?——如果各位还有疑问,请马上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在支架白板上写完最后一项计算公式,龙云扣上墨水笔帽,带着问询的眼光看着眼前的各位专家。这些专注的听众,虽然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技术行家,但是今天就是专门来学习反辐射导引的改进技术,换句话说也算是他龙云的“学生”。
“您、您的办法太妙了,少将同志!”
短暂的几秒钟沉默后,还是来自“atika”的一位瘦削专家不禁开了口,“乌沙科夫同志,我们这就根据雷泽诺夫同志的方案修改接收机程序,您给我们分配两台计算机,我们马上着手?好的——那么,少将同志,我估计今天下午就能给出初步的计算结果,还希望您到时再给分析、指点一下。”
“好的。这没问题!要各位辛苦了,现在前线战况正酣,希望咱们能尽快完成这一改进项目。”
“啊,这当然!”
听过维克托的一番讲解。站立在侧的安德烈*乌沙科夫虽然并不都能听懂,他个人对雷达自导头方面并不在行;但是看到在场的“atika”专家们都是面露喜色,也就知道这位老朋友的讲解算是找准了难题的关键:
“从现在开始,我们还是按照‘一切为了胜利’的组织原则,‘三角旗’的人也集中在现场,自导头和弹道计算模块两方面都改进完毕之后、就立刻制造第一批次测试样机,争取这周内送靶场进行打靶测试!哦,当然了,五天的时间是很紧张,但是前线的小伙子们正在浴血奋战。我们这些坐办公室捣鼓电路的。也不能拖后腿、当软蛋!”
“乌拉——!就这么干。少将同志!”
随着乌沙科夫严肃而不失幽默的几句鼓舞,现场爆发出一阵呼喝,这些身着白大褂或者工作服的技术专家们就各自散去。按照刚才龙云制定的工作流程进入紧张的忙碌中。
在眼下的大战时期,不同武器、设备设计局之间的协调运作也比平时更加紧密,研发空空导弹的“三角旗”里本来就有“atika”设计局派来的人,现在又增加了新的技术力量,可想而知研发进度会比和平年代动辄数年的漫长时间大大缩短。
不过,就算是这样嘛……
等到众人散去之后,走到乌沙科夫身边搭话,龙云对他刚才提出的时限也有一点忐忑。
当然作为一线作战人员,自己肯定是希望导弹来的越快越好,但是短短几天的时间。真的能完成这些繁杂的工作么?
“安德烈,这改进工作可不简单,当然能尽快完成那是再好不过。——不过就五天时间,这能行吗?”
“这是个极限目标嘛,维克托!至于能不能完成,我得和研发小组的负责人再汇总一下,然后才能给出具体的完成时限。”
递给身旁的老朋友一杯柠檬水,乌沙科夫表情认真的思考着,不过眉眼间却是挺有盼头的一副神色,他把龙云叫到实验室门外的走廊另一头,“之前的作战会议上,前线的形势你我也都清楚,尤其是高加索,美国人的空中压力也不容许我们拖延太久,不是吗?至于我目前的打算,如果打靶测试顺利、不要出什么原理层面的纰漏,那么一周时间基本完成r-27p、ep的改进设计,同时提前安排配套企业投产改进模块——即使如此,等到一线部队拿到足够数量的改进型导弹,怎么说也要到半个月之后。半个月啊,维克托,这么长的时间里又会发生多少事?”
“哦……这方面,我之前也考虑过。”
听到乌沙科夫带着焦急的一番快言快语,龙云眉头微蹙的点点头,他知道这位老朋友说的一点没错。
半个月的时间,在和平年代当然是说长不长,可在战火漫天的大战时期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概念。上一个十五天时间里,苏联vv,现在又是一个十五天,难道还要再填进去同样数目的损失不成?
虽然对苏联战时体制下的庞大军工产能来说,生产一百五十架迷g-29、甚至更大、更复杂的五十架战机的损失、也就同时意味着失去数十名飞行员的宝贵生命,训练一名可以投入作战的合格飞行员可比制造一架战机困难得多,这一点上就容不得开玩笑。
当然,就算是情况再十万火急,乌沙科夫领军的科研团队也无法一蹴而就的拿出成果。
那么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高加索的危局,暂时就还是需要他龙云、或者说维克托*雷泽诺夫去想办法。
想到之前的作战会议上,看到的那些冷冰冰的战损数字,龙云伫立在原地没有马上说话,眼中却逐渐现出一丝寒光隐隐的杀意;沉吟片刻之后,他抬手搭上乌沙科夫的肩膀,仿佛是安慰这位老友、同时也是为自己立下誓言一般的缓缓开口:
“安德烈,你不用担心,搞好导弹的事情就行。至于,这半个月的时间么,就按照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