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和老二跟着下地去了,俺们走的时候几个小的还没起*呢。俺和他爹看时候还早,也就没叫他们。”赵王氏放下已经空了的泔水桶过来,洗了把手笑着对赵李氏说道。

“那这会子也差不多该醒了吧?”赵李氏抬头看了看天,从起*到现在一直忙忙碌碌的没有停歇的时候,不知不觉这会儿天都已经放亮了,“要不,你先回去看看?”估计男人们还得等会儿才回来吃饭,足够老二家的打个来回了。

“不用,娘。”赵王氏是个闲不住的人,看赵李氏的菜已经择了个差不多了,赶紧麻利的从灶房角落里的缸里舀出三瓢子玉米面,想了想,又从另一个包的严严实实的小缸里舀了一瓢子白、面出来,倒在一个大瓷盆里,开始和面。“昨天晚上就嘱咐过他们了,让他们起来后直接到这里来。晴儿和小五现在都能自己穿衣服,不用人操心,再说了,不是还有小三和小四在家么,他们也能照看一下两个小的。”

听到二儿媳妇儿这么说,赵李氏才放了心。“对了,传忠和传孝他们不用去学堂么?咋能让他们下地呢?”老二家四个娃娃都去了学堂,这件事儿在村子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要供一个娃儿念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四个!这阵子,赵李氏出去脚底下就跟生了风似的,脸上的笑容就从来没有落下来过,村里人每次见了她都是一脸羡慕的样子,说他们老赵家这下子真的要发达了,四个读书人呢,这样是以后中了秀才啥的,可不是光宗耀祖了么!当然,也有些人看不过去,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子酸味,不过,她才不放在心上呢,有本事你家也送娃娃去念书啊!所以,赵李氏对几个孙儿的学习还是很看重的,这下子听说赵传忠和赵传孝都下地了,忍不住就有些心急,生怕耽误了孙儿的学习。

赵李氏有些埋怨的看了赵王氏一眼,对她说道:“虽说咱家的活儿是不少,可是不是还有你爹和你兄弟在么,咱们做大人的辛苦一些也就是了,再说了,传忠和传孝还是娃娃哩,就算是下地又能干多少活?还不如让他们呆在家里好生念书哩。”

赵王氏知道婆婆是真心为他们着想,一点儿也不计较赵王氏的语气,对她说道:“娘,学堂早就放假了哩,所以几个娃儿不用去学堂,等忙完了这阵子,学堂才重新开课哩。而且,几个娃儿每天都有温习先生教的东西,俺和娃他爹都看着哩。”

赵李氏不信,“现在又不年不节的,学堂咋会放假哩?老二家的,你可别糊弄俺了。”

赵王氏轻笑,“娘,俺糊弄你干啥?当初送几个娃儿去学堂的时候俺就打听好了,这学堂除了逢年过节的放假之外,夏收和秋收的时候也会放一阵子。人家先生说了,这土地才是老百姓的根本,就算是娃儿们以后真的中了状元当了官,那也不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有知道老百姓过日子的苦,才能真正的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当初先生说了一大串,不过文绉绉的,当时先生说的时候她在一旁听着就觉得挺有道理的,虽然先生的原话赵王氏记不住,但大概意思她还是记了个大差不离。

“真的?人家先生真的这么说?”

“当然是真的,要不,俺和娃他爹咋可能让老大和老二下地么!”虽然嘴上说是不指望孩子们挣个状元回来,可是既然都已经把娃儿们送去学堂了,自然还是希望他们能念个名堂出来,就像是赵李氏之前说的那样,地里的活计他们两口子拼一下子也就出来了,孩子的前程才是最重要的。

在赵李氏的心里,先生的话那可是跟皇帝的圣旨是一个分量的。既然人家先生都这么说了,赵李氏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揉好了面团,赵王氏找了块细麻布蒙在面团上,把面盆放在一边让它醒一会儿,拿出昨天赵李氏买的肉准备先处理一下子。

这个时候的人因为平时很少沾荤腥,还是喜欢油水大的肥肉多一些,所以赵李氏买的这块肉倒是有一半是白花花的肥肉。

赵王氏掀开赵家盛油的罐子,还记得是过年的时候家里狠狠心买了一点油,这小半年下来,就算是赵宋氏再抠,也架不住本来就量少啊,现在里面早就只剩了一个底了。

赵全福家的饮食现在已经发生了些变化。从小赵晴儿就不喜欢吃肥肉,根本连一口都咽不下去,瘦肉又咬不烂,赵全福两口子又都是*孩子的主,对赵晴儿尤其溺爱的厉害。看家里好不容易吃次肉小闺女还眼泪汪汪的样子,两个人心里也急啊,后来赵王氏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让闺女整天吃青菜萝卜吧?于是就每次买了肉回来,就把肥肉割一点下来切成小块,把里面的油炼出来,炒菜的时候放些进去,让闺女也能尝到些肉味。再说了,这炼油剩下来的油渣子也不浪费,炒菜的时候搁一点进去或者是掺在菜里包饺子包包子,味道都是很好的。

“娘,俺看家里的油没了,要不咱用点肥肉炼点油出来吧。”赵王氏跟赵李氏商量道。

“嗳,老二家的你看着办吧。”赵李氏自觉做饭的手艺不如二儿媳妇儿,听赵王氏这么说,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赵王氏把肥肉割了一半出来炼油,炼出来的油装进小罐子里,又找了个碗把又香又脆的油渣子盛起来。这个时候,一直放在一边的面团也差不多醒好了。赵王氏取出面团揉上劲搓成长条下剂子做成馍


状态提示:072 麦收 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