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崇祯之血洗天下>第1章 临危受命

美人难顾,江山依旧,积弱难返岁可数;纵情人生,木工刻画,帝王霸业非愿属!

公元1627年也就是天启七年,就是在这年的八月,明熹宗驾崩,大明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明熹宗不甘心地离开人世时,眼中留下无数看不懂的神色。当生命被终止时,一切希望都变成了绝望。

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熹宗朱由校走完了他短暂而略显黯淡的帝王人生,却留下了一个偌大的残破不堪的,一个由内到外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明帝国。这个古老的王朝,在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之后,再次走到了生死的边缘。

帝国的北方后金政权迅速崛起,时时虎视眈眈,时刻觊觎大明的万里河山;帝国内部,豪门大户大肆兼并土地,直接导致民乱四起,再加上国库亏空,官吏贪腐严重,到处盘剥百姓,苛捐杂税,压迫得百姓的生活愈加困难;帝国的统治阶层,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东林党之间党同伐异,误国误民,进一步消耗了大明仅有的一些生机;封疆大吏,克扣军饷,组建私军,军用器械残缺不全,贪生怕死之徒,在军中比比皆是,军队的战斗力极其低下;在整个大明帝国高压统治之下,反动势力暗流涌动,各个势力都在蓄积力量,伺机狠咬大明原本已经脆弱的身躯,让这原本就不平静的天下,乱象更进了几分。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亦可造时势。乱世奸雄也许在太平盛世如普通平头百姓般,淹没于芸芸众生之中,但是,在这即将****的多事之秋中,水越浑浊,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越大。一时间,帝国风起云涌,作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熹宗的英年早逝,更是让整个帝国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稍有不慎,帝国将会重新陷入战乱之中。而原因很简单,明熹宗没有子嗣。没有子嗣也就意味着没有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而大明已经经受不起一场因为皇权的争夺而引发的战争。

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明熹宗朱由校,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乾清宫灵堂的正中央,金丝楠木做成的棺材,衬托出作为帝王的最后荣耀。他只是静静地躺着,面色安详,而对于正紫禁城中所有的暗流再也不必关注,对于所有的阴暗也再不必理会,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宗室、权臣、武将、乱民、异族、厂卫……太多的牵绊,在这一刻全部划上休止符。明熹宗棺木前的几筵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他生前最喜欢的美酒、佳肴以及香案等物品。棺木两旁竖立着用上等丝绸编织而成的洁白色安神帛,些许微风刮进屋内,安神帛随风轻轻飘荡着,发出轻轻的摇曳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位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无尽的心声,无奈而凄凉。纵使贵为帝王,亦有死去的一天,权力的争斗,变得如此可笑,可世人又有几人能够明白。天下攘攘皆为利来,权、财、色,左右不过一个“贪”字,但在俗世之中,又有几人能够免俗,又有几人能不为这些所打动。

而明熹宗也不为是个例外,他所眷念的唯有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在棺木前的几筵上,最为吸引人的却是一根材质上佳的楠木精心雕刻而成的战船,这个战船只有手掌般大小,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中间挺拔竖立着两个桅杆,仔细分辨有三层船舱。船面雕刻有如城楼般建筑,而且两旁有护板。一应设计是如此微妙,信王朱由检仿佛看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作战的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为何不爱江山,却偏爱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最后留下的却是这样一艘战船。也许这整个大明皇宫和整个大明朝都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亦或者这位帝王心中还有丝许期待和理想吧。

望着灵堂里静静躺着的明熹宗朱由校,面色平和,如同睡着一般。年轻的朱由检心里百味杂成,任谁也不会想到,此刻的朱由检早已不是原先的朱家皇子,而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陈瑜。陈瑜原来为华夏一所不入流的化学系毕业生,可是他却偏偏喜欢历史,特别是对明朝的历史痴迷,这在化学系中也算是一个奇葩。

但是,作为化学系毕业生,系统的化学教育那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兴趣不能当饭吃的现实需求,在这个一切以钱的多少来论英雄的时代,陈瑜毕业后,也只好随大流,在一所化工厂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从此开始了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安定下来后,平静的生活兴不起一丝波澜,陈瑜感觉每日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浑浑噩噩,无尽的空虚在每一个夜晚都会漫无边际地袭来,每当这一刻,唯一能够让陈瑜化解内心孤寂的,就是在床头的明朝帝王崇祯的传记。终于有一天,陈瑜不想再继续做着这样单调乏味的工作,于是乎,陈瑜递上辞呈,带上所有的积蓄,背上行囊,坐上去北京的火车,他想闯一闯这世界,至少人生不应该这样活着,否则,倘若百年之后,与一抔黄土有何区别。

陈瑜的第一站,就是崇祯自杀身亡的煤山。几百年过去了,那个曾经因崇祯帝而闻名遐迩的槐树,如今仍旧郁郁葱葱,只可惜早已物是人非。刻于中华民国的石碑,竖立在槐树的一旁。看着碑文上“明思宗殉国处”那苍劲的字体,如同悠远的历史,在向世人述说这崇祯帝的悲哀与古老华夏文明的沧桑。陈瑜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悲凉审视着这大明战火纷飞的


状态提示:第1章 临危受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