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奇才导演>第四十五章 剪辑

音乐变幻多端,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之后,逐渐的衍生出了很多风格,就像印度歌曲,还没有听到歌词单是前奏便已经知道这首歌是出产于印度了,还有中国风、摇滚、乡村等等各类音乐。

不同的类型听起来当然是不同的意境。

而意境这个虚无的东西,如果想要用文字将它描述出来确实有些困难,但是都能够体会,就好比香港武打片中运用最多的歌曲《男儿当自强》一样的,每每听到这首歌,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绝对是《黄飞鸿》系列,而跟着强劲的音乐,似乎自己都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无不热血沸腾,想要平地一声吼。

《小鬼当家》是圣诞节家庭喜剧电影,因此配乐不需要大气磅礴,也不需要典雅高贵,要的就是温馨。

霍缺的办公室有一套影音设备,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听一听这个世界的音乐,或者看看这个世界的电影,这段时间虽然很忙,但是在这个世界的imbd上排名前五十的电影基本看完了,当然还有那些高票房的商业片,对于一个电影从业人员来说,当然要先了解市场。

这时音响中响起的音乐平缓安宁,从开头的平缓道后边的浓重,就像是一副能够展开的画面,给予人无线的遐想空间。

一首曲子听完,霍缺重新看了一遍汉克斯,这首曲子不管是节奏还是意境,都控制的很好,最为关键的是它非常的适合《小鬼当家》结尾时的那段戏,全家团圆,阖家欢乐。

“可以吗?”汉克斯问道,语气中有着很有底蕴的信心。

“非常好。”这是霍缺发至内心的赞扬,汉克斯在音乐的领域上是天才。

“那就行。”汉克斯起身关掉音乐:“等你剪辑出来一个需要配乐的片段就叫我,然后我根据场景来谱曲。”

“谢谢你,汉克斯。”

“不要说谢!”汉克斯起身准备走出办公室:“你是要付给我报酬的。”

………………

电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拍摄,第二是后期的一些事务,比如配乐,剪辑,有一些电影还需要特效合成,因此霍缺刚刚将配乐的事情落实以后又忙了起来。

剪辑,这个堪称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霍缺当然要亲自操刀上阵。

在电影以达巅峰的好莱坞,剪辑权一般都不在导演手里的。因为剪辑有专门的剪辑师。

剪辑师单独存在的意义就是因为剪辑本身是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项复杂的技术。如何将素材排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依靠剪辑师多年的经验与高超的技巧。很多时候,剪辑师对蒙太奇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要远远超出导演本身对电影剪辑的理解水平。并且导演很多时候对影片的某一段落处理有着自己的执念,类似于当局者迷,剪辑师是帮助导演走出这些“陷阱”的最后希望。

按照好莱坞正常流程,首先剪辑师一般不能出现在拍摄现场,他看到的只能是最后的素材。最大程度上杜绝了导演与制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的决定对影片的最后剪辑产生影响。

举个例子,拍《勇敢的心》的时候梅尔·吉布森在一场战争戏里用了一个超大摇臂超大调度的长镜头,号称这一个镜头就花了三十万,他自己很得意想用在的开头。结果剪辑的时候他的剪辑师觉得意境上不好,用了其他的镜头,吉布森愤怒异常问我的30万的镜头哪去了,even说我不知道那个镜头这么贵,而且那个镜头也不够好,你看我给你剪得。吉布森一开始老大不高兴,但是看了剪辑师的版本之后最终承认自己的镜头土的掉渣。

有个别极端的例子,有的剪辑师甚至不看剧本或分镜头本,而是凭借自己对影片的理解进行粗剪然后交给导演或制片。

只是极端例子。

其次,大多数电影的剪辑过程中,导演有时会坐在剪辑师旁边,有时不会一直呆在剪辑室里。导演与剪辑师的权利分配也因人而异,全凭默契,没有一定之规。

有的导演喜欢放权给剪辑师,在初步交代完意图后,便不再做声,只在最后给予一些修改意见。甚至有的在粗剪完成前都不会出现。

有的导演喜欢完全控制剪辑师,剪辑师就是他的工具,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剪辑师会提出建议。个别时候导演甚至会亲自操刀。

大多数导演处在这两者之间,与剪辑师合作完成剪辑。

有合作就会有分歧,如何处理分歧也是一个相当灵活的事情,其实完全取决与导演与剪辑的相处模式。

业界有这么一种比喻,导演和剪辑的关系,就好像是夫妻关系一样,需要相互信任,通力合作,但是期间少不了吵吵闹闹。

大多数大导演都有过和剪辑师拍桌子的经历,而剪辑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专业意见告诉导演,耐心与导演一起寻找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当然不是所有剪辑师都是好脾气。不过大部分剪辑师脾气要比导演稍微好一点,行业特性吧。另外,许多导演喜欢和女性剪辑师合作,也算是一个有趣的事实。

无论如何,导演自己操刀剪辑是很少见的,因为哪怕最有才华的导演,对自己的作品也会有盲点,对与电影艺术,剪辑师作为一双冷静的眼睛,几乎可以说是必须的。有些导演本身也是剪辑师,但是也从不自己剪辑自己的片子。

关于艺术风格方面的问题,本身电影艺术就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来完成,摄影,灯光,美术,服装,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 剪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