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与大食之间的商路断过吗?
从来没断过。天『籁小说
北宋初年,就有大食商人朝贡宋朝,不过,蒲希密不过是一个商人,竟谎称使节,其心可诛!
在北宋,泉州是大食人在中土第一座清真寺的落脚点。
泉州也是来往海商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大食跟大宋的关系,从来就没有断过,起码是行商从来没有断过。
不过,因为西夏人的崛起,在6地上阻断了,大宋跟中亚之间的交流。
所以商业交流重心,从6地上转换到海上。
等所有人将大宋与大食的商业贸易的重心从6地上转到海上时候。
他们居然现,相比6地上所需要的时间,海运居然快多了。
从巴格达到泉州,走海路比6路要快很多。
而且,一个驼队才能运多少东西?就是牲口路上消耗的粮草物资都是巨量。
而海运的,一船就能拉好多个驼队的东西,然后路上也没有牲口消耗粮草和水。
这就又省下一大笔的财货,一趟买卖跑下来,所赚的钱财居然比跑6路要多了十几倍甚至更多。
这样一来,都跑海路了,谁还跑6路啊!
“哦!朕想起来了,前些年还有大食商人,到东京进贡!这些人颇为恭顺!”
赵佶想起来了前那两年到东京城给自己进贡了一批象牙做笔杆的上好毛笔的大食商人,记得当时他们就说在泉州上岸的。
对于这些识趣的外国人,赵佶可是有着挺好的印象,便开口说道。
“恭顺?哼哼!你大宋皇室最后血脉,差点就全部死于他们大食人手中!赵宋迁到泉州的宗室五千余人,尽数被他们屠光!”
听到赵佶居然认为大食商人是恭顺的良民时,陈进才冷笑道。
非常残忍的告诉他,他认为非常恭顺的大食商人,最后差点就灭绝了他大宋皇室的血脉。
陈进才的话让赵佶脸色阴了下来,既然陈进才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真的,起码在原来的命运里,肯定是这样的。
“此话当真?”应天府书院的山长一脸肃容的问道,跟他一样摆出严肃表情的,还有跟他站在一起,各大书院的那些个老夫子们。
就连蔡京也是很严肃的,把目光投向陈进才。
这个答案很重要,关乎到很多人命,关乎到皇室的尊严。
皇室的尊严就是国家的尊严,所以他们要弄清楚!
对着十几个老头严肃的询问目光,陈进才也严肃起来。
他让朱仝到台上拿回那个平板,几位老先生的问题,让他觉得自己的回答必须要慎重。
打开平板电脑的文件搜索,他记得自己存过着一些资料。
“九百年后,有一些比较全的资料与记录,为了得到这些资料。
为了写出每一段时间大食商人在泉州的所作所为,在各种泉州府志和历史集注查出来的。
在原来的命运里,你们父子俩还有东京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全部被掳到金国之后。
你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建立了南宋,南宋的时候,大食来的商人很多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泉州。
到后来的时候,南宋朝廷干脆就给大食人蒲寿赓一个是市舶司提举,然后开始了大食人霸泉州的开端。
15o年后,蒙古人的军队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俘当时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
当时南宋孤忠臣6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一名端宗一名幼主,成立小朝廷。
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想以泉州为都继续抵抗蒙古兵。
不过没想此时的蒲寿庚已经通敌,据记载“昰欲入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端宗等人无法进入城内,只好待在东海法石寺。
张世杰向蒲借船被拒,抄没其财产,蒲寿庚进而“尽杀南外宗室”,并且追杀皇帝端宗和末帝,导致二位皇帝进一步南逃。
这一逃就没有再回来!
你们现在知道,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后面,还有个明朝。
在明朝泉州有个官,叫阳思谦。
他修了一本《泉州府志》记载,“景炎元年十月,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
还有一般叫做《闽书》的史料记载,上云:蒲寿庚“尽杀准军、宗子之在城者。”
还有你们知道明朝以后是清,一会儿再跟你们说说这个清朝。
不过现在说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泉州府志·拾遗》上也有记载。
上云:“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寿庚。”
宋宗室太祖派十二世孙赵由在元末完成的《璿源图谱》中说:“……南外宗室三千余人,悉为其(蒲寿庚)害。”
又有一名叫郑思肖在一本叫《心史》的书中记录:“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永春云台赵氏族谱》记杀五千余人。
赵氏《南外天源族谱》记杀三千人。
《宋史》说二千三百余人。
《泉州府志·纪兵》说:“尽害宗室千余人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备极惨毒。”
蒲寿庚此人狠毒,他麾下的所有大食人都相当狠毒。
不仅杀光了宋室后人,也滥杀百姓,为了圈地。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泉州南少林。
南少林眼见百姓被屠杀,奋起抵抗最后被灭寺。
九百年后有一本书叫做《西山杂志·少林寺》,还记载:
“宋末,少林寺反蒲寿庚,千僧格斗元兵三万。
手机阅读:http://m.77ks.xyz/81100/
发表书评:http://www.77ks.xyz/81100/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58章 不用等到明朝)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聆听日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