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雄起澳洲>第二百七十章 柔佛之变(三)--考察

大明向来不是圣母,也不会将自己刻意装成圣母。外界之所以那么认为,只是大明和这个时代相比,太人道了一些。在事实的基础上,以讹传讹罢了。

好比现在,每个进入安置营的难民,必须签署二十年的用工合同。这就如同卖身契,在二十年内,什么都听大明的。除了结婚生子还有一点自主权外,其它方面,都不能自己做主。

这条件,和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大明的各国移民,有很大的差别。毕竟那些移民只要进入大明国境,就可以向当地的移民司分支报备自己的详细资料。然后大明从中挑出一些手艺人,准许他们移居大明本土。剩下的,则让他们在安南、安北、安东、安西等海外省中,挑选自己中意的移居地。

再接受当地临职大分校的集中培训,成为大明需要的工人。

而这些难·民,就不同了。无论是人身待遇,还是薪水报酬,都不如正规移民。

可谁叫他们是难民呢!

大明能在他们落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已是仁至义尽了。再让他们付出点报酬,也是理所当然。这种等价买卖,向来都是很公道的。

只是大明的吃相,没那么难看。即使大明带着很重的资·本家习性,也不会剥·削得那么严重。

至少,会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需要。

何况二十年后,他们会自动加入大明国籍,免了国民资格考试。这可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的条件!

因为大明的国籍考试自改革后,难度就增加了不少。那要求,也严格了数倍。很多脑袋又不大灵光,从小没识过字的移民,就在首次国籍考试中,成绩不合格。与大明国籍,擦身而过。

所以大部分柔佛难民,都很看重这个国籍条件。

当然,也不排除例外。有些难民,就对这个用工合同有异议,不但讨价还价,还拒绝签署。

自谕为文明之国的大明,也不违反个人意愿,逼迫强求!

便让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大明,从不收只吃白饭的闲人,也不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活雷锋,更不做吃力不讨好的赔本买卖。

想蹬鼻子上脸,连门都没有!

也是大明的商业气息太浓,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商界法则,追求最大的商业利润。

不过若是同文同种的华人。大明官方,还真可能真心实意的收容他们,尽心尽力的安置他们。但这些难·民,都是柔佛人。和正儿八经的华人,隔得太远。

华人立国的大明,自然没必要对他们那么好。

毕竟安置难民,需要的资源也绝不会少了。每天的吃喝,就是一场大的消耗。而大明正为即将到来的南洋之战,积极备战。所有资源,也都向战事倾斜。因为老话说得好,战争就是场消耗战。谁若先支撑不住了,那败局,就成既定事实。

以二战时的日本为例,在战争的中后期,日本攻城略地,表面上,好像很风光。但内里,已是日薄西山、强弩之末。就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下。像日本国内,百姓生活疾苦,饿殍伏地。连一些占领区的二等公民都不如。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大明当然不会做。因此也拿不出多的资源做好人,免费收容别国难民。

况且当下大明首都,又遭了严重洪灾。

工业受损,资源紧张,就更拿不出多的物资浪费在难民身上!

于是在吃食上,就苛·刻了许多。每天三顿,早晚两顿稀粥,外加一个玉米棒子,或者巴掌大的窝窝头。中午则是一个粗粮饼子加一个又小又黄的馍馍。

对成年人来说,肯定吃不饱。那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更是食不果腹。但免费的食物,只有这些。还想吃,就只能用钱去买。这些逃难的难民,也不是没带点家产。本想在大明安家落户时,添点家具啥的。可现在饿得厉害,便不得不拿出来换取口粮了。

变相的,使新山镇的财政赋税,增加了不少。

听着官员有条有理的汇报,南峰收起望远镜,下了瞭望塔。

本来下一站,是安排考察难民营的。但南峰将所有人带回文律乡,让负责难民营的官员,都在屋子里等着。并让部分守卫,看着他们。再乔装打扮一番,让自己看着和普通难民无异。

而这些官员,在自己没回来前,不准和外界接触。

安排好这些,他才带着部分守卫,进入难民营。近距离查看难民的生活状况,检查官方的安置工作,有没有保质保量的完成。

也是刚才瞭望台上,那官员的讨好举动,引起了他的疑·心。便想着来个微服私访,看看这个官员,是不是溜须拍马、贪赃枉法之辈。

这样的工作方法,也是大明建立后,实践出来的。很多时候,还真发现问题。像大明本土,就数次查出官员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的实例。

这也是人性使然!无论多么严厉的惩罚,多么丰厚的俸禄,都阻止不了人的贪心。只是更完备的法律体制,会减少此类事情发生的频率。

当来到一号难民营,绿色的营帐,沿着铁丝网一字儿排开。这一号难民营,是建立最早,安置人数最多的难民营。满满当当的,安置了三万多人。

只是令人奇怪的是,里面的动静很小,像是睡着了一样。这和边境那边吵吵闹闹的景象相比,形成天壤之别。

且现在晌午刚过,远远没到休息的时候。

这安静得,就有些诡·异了。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章 柔佛之变(三)--考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