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雄起澳洲>第四百六十三章 战火暂熄(六)七国和约

对于这个要求,在座的各国使者,连商量都不商量,就直接拒绝。其中缅甸跳得最欢,恨不得联合诸国,一起将暹罗灭掉。

但夏冰只让使者们稍安勿躁,并没表态。让以大明为马首是瞻的东边五国,也不敢跟着缅甸后面闹。眼见如此,缅甸使者气愤不已。但技不如人,也无可奈何。

于是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夏冰见此,只得宣布休会。但她没过多久,就单方面约见缅甸使者。闲话不多说,就将暹罗租借庄他武里一事,通报给了缅甸。并表示暹罗的诚意满满,让大明不好拒绝。

缅甸代表一听,暗道大明‘两边通吃’。同时脑袋急转,想着法子应对。但看夏冰胸有成竹的样子,就知道先前抛出去的鱼饵,恐怕打了水漂。

便不再多言,起身离开。

等到了谈判继续时,缅甸使者,只派了副手兼任。而他自己,却不知所踪。五国使臣,则议论纷纷,猜测着缅甸代表没来的原因。夏冰想着,缅甸使者,恐怕赶着回使馆商量对策。

不过她也不解释,直接拿出大明早就拟定好的解决方案,让在座的各国使者观阅。

这里面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个暹罗、缅甸、大明以及东边五国的共同和约声明!这是一个大框架,主要表明各国和平解决暹罗的决心。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条款,实际内容寥寥。

第二部分,则是提议各国单方面协商。主要是暹缅、明暹、暹罗及东边五国三个框架。

像是心有灵犀一样,暹罗在大明提议后,和东边五国,各自拿出自己协定好的和约。上面的条款不多,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解除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

这个看似不重要,但事实上,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大明来说,这五个小国在离开暹罗的朝贡体系后,就会全面的,倒向大明。在法理上,使得大明有了干预东边五国国·政的权利。

贸易、移民、文化侵·略,就会非常简便。等一切水到渠成,大明就可以将他们轻轻松松的吞·并了。

这些思量,五小国自然没精力理会。毕竟他们受暹罗的掌控太久了,以致只要有机会,就会费尽心思的挣脱暹罗的掌控。且对这些小国来说,依附于更加强大的大明,安全上,更有保障。

可能他们还以为,共和大明是以前的朱氏大明。只要附属国上一道依附的表语,送点算得上珍惜的贡品,就能得大明庇护,永世安宁。完全忽略了近邻越南的下场!

估计到时候,他们连哭都没地儿哭去。

第二个条件则是军队!暹罗与东边五国,在交界二十里之地,不准驻军。大明作为第三方势力,会在当地设置监察机构,担负起监察之责。好敦促各方切实履行条约,实现和平。

至于在当地进行贸易,开采矿产,则是大明为了造福当地百姓,顺带的事情。想必暹罗和东边五国,都不会有异议。

即使有的话,大明也会选择性的听不见。反正大明的实力摆在那儿,要是不服,可以让大明到打服为止。

如果一不小心,国也灭了,那就怪不到大明了。

另外在大明监察期间,若有任何一方违反,可交由大明考证。假如属实,大明可根据其造成的严重性,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带领各国联军,群起而攻之。

谁都想不到,正是这监察之责,成了此后暹罗与五小国相继灭·亡的直接原因。

除了以上两个条件外,就是少许微不足道的赔款。像暹罗将边境数府的矿产,都抵押给了五小国。然后大批暹罗战俘,会被释放。由于这些小国本身是没有任何开采矿产的能力,所以抵押的矿产,又经过他们转手,卖给了大明。

且为了讨好大明,这些矿产近乎于白送。大明向来都秉持‘有便宜不占是笨·蛋’的良好习惯,所以都欣然接受。

至于割地,暹罗拒不松口。东边五国也怕遭暹罗的报复,就没敢在割地上坚持。到底被暹罗欺·压太久了,又隔着太近。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即使抱上了大明这个粗大腿,也不敢过于逼迫暹罗。

而大明虽有心让暹罗割地,但这些当事国都放弃了,大明也不好再坚持。何况暹罗给大明的好处也不少,所以不愿在这件事上,给暹罗添堵。

虽然不怕暹罗报复,但万一将暹罗推到缅甸那边,让他们化干戈为玉帛。那大明的如意算盘,可就落空了。所以站在大明的立场,对这份和约也相对满意。

暹罗的话,则是一片欢喜了。因为没割地,就避免了国威受损。在五国面前,保住了大国的体面。赔款的话,则近乎微不足道。毕竟都是土里的东西,埋在那儿,当地的官府也没指望它发财。

现在抵押出去,也没什么心疼。且这些矿产,最后都会落到大明手上。刚好让暹罗,又有了一份讨大明欢心的机会。

而解除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早在暹罗的预料之中。尤其是在大南臣服大明,东边五国,就没少和大明眉·来眼·去。以暹罗的国力,就是有心阻力,也没什么有效的应对手段。

何况被大明惦记的东西,就无异于烫手山芋。拿在手里,早晚会因此得罪大明。将其扔出去,还能增加大明对暹罗的好感,算是个比较划算的买卖。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只是和暹罗的国祚相比,就算不得什么了。

设置二十里缓冲区,不设驻军,也在暹罗的接受范围内。反正有大明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三章 战火暂熄(六)七国和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