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雄起澳洲>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粮之策(四)割让越北

在场的官员,也暗暗羡慕起赖英扬的好运气。因为多少人希望能在南峰跟前,留个眼缘。但往往,都不得而终。今天赖英扬只第一次露面,就被南峰给记住了。

除了用祖上烧高香来解释,众人就再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

而就在众人心思各异时,南峰又开始解决第一个顾虑。

虽然云南大部分兵力,都被派去贵州平·叛。但还是有一部分清兵,留了下来。尽管战场上,明军也不怕他们。但越北的平民百姓,却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威胁。毕竟清越边境,能通过的林间小道,实在太多了。万一清兵来阴的,偷偷潜入越北。那很可能,就是一片生灵涂炭。

这对越北的安宁与稳定,有很大的威胁。

所以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在靠近越北的清国边境线一侧,进行焦土策略。使得十里之内,再没有任何平民百姓。

本来当地的村民,在云南大乱之前,就随着最先南迁的教民,一起进入了越北。所以对当地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

至于停留在那里的流民,可以将他们全都送到流民营。然后在移民船的接应下,分散安置在南洋各地。

因此清理工作,并不算难。

这和清理越北一侧的新移民相比,要简便了数倍。毕竟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新移民,都已在当地开始了新生活。

一旦往后迁移,所耗费的精力,又是海量。并且迁移途中,很容易造成民心不稳。若是有居·心叵·测之人趁机作乱,那大明在越北的布置,就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接下来的流民安置工作,也很是不利。

只是清空边境,仅是第一步。在这之后,还要从南洋,调遣更多的军队过来。一边守住清越边境的各个通关口岸,一边深入云南、广西,获取大明最紧缺的战略物资。

好在兵力的问题上,南峰不用发愁。

因为南洋之战结束后,南洋还留了一半的士兵,在婆罗洲、菲律宾、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等地驻守。

论规模,达到了十三万人。

南峰只调遣其中的二分之一,就足以应对云南、广西的清兵。且对南洋各地,也妨碍最小。因为婆罗洲、菲律宾、苏门答腊三地,是最地广人稀之地。虽没有大规模迁移土著,但他们本身就人口不多。

抽出一部分的兵力,不会因兵力虚空,而发生意外。

何况这南洋的兵,都在南峰的掌控之中。任何军事行动,也不必向大明本土申请。尤其是在解决后勤物资的顾虑之后,就更不用受本土牵制。

这为南峰的军事行动,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本土莫名其妙的中断对南洋的物资供应,是不会没有理由的。再结合左鹏越过南洋,提前返回大明本土的事情来看,南峰已明显的感觉到,这件事,很可能没那么简单。

至于到底是不是针对自己,现在也不能确定。

只是在这多事之秋,能少一事,就少一桩麻烦。暂时他也没精力,顾忌到本土的事情。

不过他心下,已做下决定。在处理完越北的流民问题后,就亲自回一趟本土。到时候,什么变故,都一清二楚。

由于这些事情,牵扯到大明高层。所以大多数中低层官员,都不知情。以致所有烦恼,都只能由南峰独自来扛。

在初步制定出相应计策后,南峰又让红河特区的最高行政官,亲自和越南官府,交涉越北的领土问题。

因为越北的地界,虽被大明完全占据。但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属于越南官府。使得行政任命、对外宣传上,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大明是个大国,即使做强盗,也要做个光明磊落的强盗。

像英国一样,就算明摆着欺负人,也要以条约形式,确定下来。

所以有鉴于越北的实地情况,大明决定让越南官府,将其完全割让给大明。这样对大明接下来的统治,利大于弊。

当升龙城的四大辅国大臣,接到大明的正式官方通告时,都显得比较淡定。也是越北之地,早被大明同化。越南的行政官员,也早就撤出了越北。使得当地在越南官府的存在感极低。

如果不是这官方通告,他们还不知道,大明还承认越北是越南的领土呢。

阮文名、陈文纪本就是大明安插在越南官府的棋子,因此对于割地一事,显得非常漠不关心。毕竟对他们来说,只要任何时候,站在大明一边即可。这割地,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

而阮文诚和范文登两人,则是一手建立的阮朝的功臣。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用无数将士的血换来的。对于割地一事,就显得比较抗拒。

且清化以北的越北之地,足足占了越南国土的三分之一。这一下子割出去,越南算是损失惨重了。再加上越北之地,从古至今,就是越南国发展的源·头。

即使越北民风彪悍,很多年,就不再是越南的龙兴之地。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割让出去,意义重大。

但大明的通告,是以命令的语气。也就是说,大明根本就没有和越南官府商量的意思。毕竟越南官府,就是大明扶持出的傀·儡。一举一动,都要按照大明的命令行事。

这越北,是割也得割,不割也得割。

不过为了安抚人心,大明还是在割地的同时,给出了一个补偿条件。那就是同意越南京师,迁回顺化故地。也意味着,越南的行政中心,不用时时刻刻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粮之策(四)割让越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