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当学吾>第九十五章 各自为王,袁氏称帝

或许需要一个带头人

作为不顾一切的出头鸟

或许需要一个小火苗

点燃了那埋藏好的引线

或许需要一个新开端

开辟了不可思议的时代

。。。。。。

没错作为这一切的领头人,孙策他敢做敢当,豪气冲天,在长江东岸摆坛祭天号召天下,以和氏璧传国玉玺自立为王,以吴为国号,称桓武王,开辟孙吴王朝。

这下子可谓一击而成千层浪,整个天下为之震动。谴责声几乎盖过了之前害死汉献帝的曹丕,可就在各方反应激烈的时候,荆州的刘琮也不逊色,在舅父蔡瑁等人的催促下,输人不输阵的想法。也学模学样在长江以北祭天,以大汉宗亲的身份自立为王,不过他可不敢像孙权那样任性自立王朝。依旧宣称自己是大汉的臣子,不过也自封荆王。这接力接的令天下人无话可说,怎么他都是汉室宗亲,在这天下大乱的年代里自立为王也算是勉勉强强说得过去。

这有了两个榜样在前面了,大家也都跟紧脚步。各地诸侯纷纷称王,眼看着自己的弟弟都称王了,自己这哥哥不也得弄个王爷玩玩,所以刘琦也随后封了自己一个齐王,和他的名字同音,感觉还不错。这南边的基本都称王了,刘备孙权也不甘落后于人,孙权自封南沙王,而刘备则是封自己为汉王。不过别人称王或许还可以接受,而这刘备好死不死的自称汉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天下的主人。毕竟现在除了孙策,还没有人敢轻易宣称自己不是大汉朝的人。

而曹操休战之后回到许昌,狠狠的处罚了曹丕。使得曹丕心存不甘,而且随着曹操的年龄的增加,头痛的毛病日益严重,曹操有意把家业交付给曹昂。这使得曹丕更加嫉妒,暗地里准备了不少手段。

天下随着各地称王的闹剧展开,唯一安静太平的几大势力几乎都保持着一致的默契。刘焉一家子没动静,曹操这边也没动静,袁氏一族也相对平静。就在这诡异的气氛的大时代里,各方都进行了大力的发展,鼓励生育,使得中原大地逐步恢复生机。转眼五六年过去了,期间发生了不少大事,先是曹操病逝,从外地赶回奔丧的大公子曹昂惨遭暗算,紧接着就是曹丕继位。清除曹昂党羽,大家族,特别是皇族王族的更替都是血腥残酷的,几乎没有任何亲情可讲。整个曹氏体系,几乎都被血洗了一遍。在稳固统治之后,曹丕也在许昌进行了祭天,建立王朝,国号魏,自封魏王。

对此刘焉一家依旧是没有任何反应,唯独袁氏耐不住了。先是袁术祭天自立为帝,建立成国,年号仲家。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例,就算高傲如孙策他度不敢明目张胆的直接称帝,而是只称王。而且皇帝这一称呼可是秦始皇创立下了的,非天下之主谁敢如此称呼。

或许是被袁术给刺激了,袁本初也在随后自称晋王,袁遗自称翼王。

而久无消息的刘焉一家也开始蠢蠢欲动,如果说现在最激动的莫过于刘焉了,作为最大势力的头头,各大诸侯的老爹。他对于这称王称霸的,即是害怕又是兴奋。早在孙策公开称王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着要给自己头上加个什么称号好。既要威风又要高尚爵位又要够高,不然自己的几个儿子到时候,哪个的爵位比自己这老子的爵位还高,那还不是闹笑话了。不过他也私底下找过刘学吾商量来着,刘学吾却说,广积粮,缓称王之类的话,劝刘焉淡定等待。

这老爹都没称王,他们这些儿子也不敢违越。而这次袁氏称帝这可是赤裸裸的打脸啊,别人或许能忍下这口气,可是作为大汉嫡系宗亲的刘焉可真的是忍无可忍。现在什么跳梁小丑都敢出来唱大戏,这完全无视了大汉朝的威严,更加无视他刘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刘焉的心中就默默的把大汉朝规划给自己了。当年汉室夺嫡之争,他刘焉明自保身,远远千里远赴蜀中来到益州,无谓是想学高祖皇帝刘邦潜龙在渊,厚积薄发。现在好不容易儿子们都争气,自己多年的心愿近在眼前。

所以刘焉又一次把刘学吾找来商量,父子两人通宵夜谈。看情况刘焉是已经有所决定,刘学吾也明白现在自己多说无益,所以只是提出一条建议,只称王,莫称帝。最后在刘学吾讲明白其中利弊和天下大势,刘焉这才退了一步,答应下来。

这刘焉也是急性子,说做就做,这不还不到一个月,就对外自封蜀王,封大儿子刘范为汉中王,二儿子刘瑁为治邺王,三儿子刘学吾为云中王,四儿子刘璋为洛阳王。

这相对于其他诸侯的自我封王靠谱了许多,原本刘焉一家都是有爵位的,按照原本的爵位升上一两级,这也无可厚非。这也可以得到天下有识之士的认可。

名分的含金量这种东西在这古代社会上可以说是各种行事的万金油,各种事物都可以占据大义,而且还可安抚民心的作用。

这王也封了,饭也吃了,刘学吾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都是家里的事给闹的。怎么处置那两个扶桑女人,这成了刘学吾最大的问题,要是杀了,刘学吾可下不了这等手,关着呢,难道要关一辈子,这也不太现实。家里的那几只母老虎可在眼巴巴的看着,要是自己不给出一个交代,估计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就要远离而去。为了逃避这些问题,刘学吾假借军务繁忙,抽身前往并州。可惜计差一筹,不知怎么的走漏了消息,临行的当天,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各自为王,袁氏称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