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不朽波兰>第三章 胜败之策
后就生出一个法兰西联合国。法国青壮年就会厌战,内部矛盾激化,同时法军和其他国家军队的矛盾也会激化。按照真实历史的伤亡估计再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法军撑不到1921年,如果按照积极防御作战的伤亡推算,法军撑不到1919年。

这样同盟国就可以将战线一直维持在法德边境,形成僵持。这种局面对于德国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同盟国比战前多了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甚至可以拿下希腊、意大利等地,是呈现胜利趋势的。而协约国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沙俄,还无法保护它在欧洲大陆上除了法国以外的地区,这就会使它呈现失败趋势。

在这种局面下,无论是议和还是僵持,同盟国都已经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弱势,拥有了比一战前更好的局面。所以说历史上1917打败沙俄是同盟国战略环境最好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接近胜利的时候。

但是,同盟国不会“伐谋、伐交、伐兵”的英明统治者们根本不会利用胜利。他们在社会的普通民众、资本家、军人等各种力量的压力下(因为同盟国发起的战争,民众与军队一直幻想着迅速的打败协约国集团),将东线打败沙俄的军队继续投入到西线战场的绞肉机中,发动一次次徒劳无功的进攻,自己挤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1917年,同盟国集团同时经营西线和东线两家公司,西线公司因为不适应市场已经损失了500万,还有500万资本,同时维持生产线空转的话每年损失30万-50万。东线公司有150万资本,因为技术适应市场,打败了竞争对手沙俄公司,已经完全占领了东线公司所在的市场,每年利润超过100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呢?

“不会了解市场、不会结交关系、不会开发新技术”的自大的集团董事会做出了抽调东线公司150万资本,投入到西线公司中,和竞争对手英法公司进行血腥残酷的价格大战,最后资金枯竭,申请破产。

同盟国尤其是德国统治集团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眼高手低,终于葬送胜利的希望。


状态提示:第三章 胜败之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