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壮哉大唐少年郎>第373章:雷厉风行

午饭之后,秦风、刘仁轨、马周、杜荷正在都督府前院处理着各种文书。这里已经成了都督府衙,大厅内摆放了许多案几、文书和资料。此刻的都督府已不是寥寥几人,除了他们几个人,还有十个从寒门士子里精挑细出来的人才,他们正处于考核期,一旦胜利通过几位巨头的考核,他们就可以在朔方都督府治下的基层任职了。

由于南返百姓人数众多,且秦风等人也大都不熟悉本地事务,又兼人手不足,南返百姓现在都集中于一处,还没有分给他们具体的土地,此刻,他们主要负责南返百姓安置工作。

这十人中,有一个名叫高沛的人是比较出众的人物,他学识渊博,头脑灵活且不迂腐,深得秦、刘、马、杜等人的认可。

高沛三旬左右,是江南人士,他原本在江南一个县好好的当他的县丞,可读了秦风的《边塞诗集》,富有浪漫情怀的他毅然辞去了县丞之职,跑到朔方后,弃笔从戎,投起军来。

可惜他是一个文弱书生,不通杀敌之技,愣是让军队拒之于门外。

不过他有着书生的执拗,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情。

第一次,军队把他客客气气的退回;以为他碰了壁就作罢,可谁想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天,他天天一大早就守在了军营大门口。

最终,惊动到了秦风。

为了减少麻烦,秦风便将这可气又可爱的书生带回了都督府。秦风好说歹说,又是诗又是书法,又是摆道理,花了一个多时辰,总算将他说服了,高沛改变主意了,既然咱不是从军的料子,咱改当学生总是行了吧?

于是,又粘到了秦风的身上,非要拜在秦法。秦风恨不得给他几大脚,可他求学的态度甚诚,大有孔颖达当初拜师的那种精神。秦风既感动于他对知识的求知,又有些害怕这种倔驴,无奈之下,秦风与他做约定,只要他达成自己的要求,自己就收他做徒弟。

就这样,高沛稀里糊涂的成了都督府中的一员官员。

其他人也是有才华却无机会的人才,得到了机会后,倍加珍惜,他们干起活来也是加倍的卖力。

“都督大人,下官觉得之前将南返百姓和本地百姓混杂安置的方法有些欠妥。”高沛这时拿起一张安置示意图说道。

“哦?高大人有何高见?”马周脸色微变地问道,因为这安置的办法就出自于他之手。

高沛耐心解释道:“将南返百姓平均分配到周边各县,虽然安置的工作拆解后,压力没那么大了。但是两地百姓却因混杂居住,因互不信任。本地百姓更认为这些南返民众占用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水源和土地,多有矛盾。还好大公子未提前征收赋税。也未让当地百姓服徭役。不然恐怕已经引发民变了。”

“哦?那依高大人之意,应该如何安置才好呢?”马周神色稍霁,但依旧有些“咄咄逼人”地问道。

高沛却是侃侃而谈道:“依下官看来,将两地百姓混杂居住原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却不应新设南返百姓的村子,而应该将他们以户为单位进行安置。下官以为,如果将南返百姓按一个村安置数户或者十余户的方式进行摊派。阻力会小很多,且不至于发生象固斯县那种两村百姓为争水源的殴斗。”

这时,另一名朔方本地士子却不服道:“高兄,如果以每村安置数户百姓的方式将南返民众摊派下去。那些村子的村民会乐意接受吗?一个村子突然多了几户外姓人,他们会高兴吗?依然会认为占用了他们的水源和土地啊!”

高沛却是毫不在意。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就是要这样做才能有效遏制两地百姓之间的冲突!当然,这项计划也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一定的辅助措施,不然依然是镜水楼台一场空。”

高沛的话。让秦风也不禁有了兴趣。他也开口问道:“高兄,有何良策,请只管说来!”

高沛向秦风躬身行了一礼后,方解释道:“都督,小可认为,将南返百姓分散到各村后。由于他们人数处于少数,且所在村子内的百姓又大多沾亲带故。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应不敢主动滋事生非,至少减少了一半的闹事可能。而为了让本地百姓乐于接受这些南返百姓到自己村中落户。且和睦相处。我们可以发布公告,宣布凡是接受南返百姓的村子,且善待他们的,皆可以减免赋税,各个村子接受的户数越多,减免赋税的时间就越长越多。如此一来,各村百姓自然就不会抵触,反而会积极配合南返百姓安置在自己村了!有了百姓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既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又能让孤零漂泊、举目无亲的南返百姓感受到乡里乡亲亲人般的温暖,此外,又能减少府衙麻烦,可谓是一举三得之美事。”

高沛的话,让在坐众人皆如梦初醒。他们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一招,看向高沛的神色皆有了几分钦佩之意。

秦风更是动容,之前李世民曾承诺过免除朔方城三年赋税,他原本打算等安置工作完成后再予以公布。而高沛的这项提议,却是把这免税政策活用到了极限。其心思缜密,头脑灵活,估计比马周也不多让,秦风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他立刻点头同意道:“好!那就按高兄的意思办吧!你们马上制定一个细则出来,一个村子接受多少户南返百姓免一年,多少户免两年,多少户免三年。以及相关的奖惩办法……”

接着,秦风起身望了一眼在场的众


状态提示:第373章:雷厉风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