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往角落里看去,放置着一摞又大又圆的、棕色的瓦罐。天籁小说.⒉3txt.com
克里斯走近了才看清楚,那些“瓦罐”实际上是细细的藤条编成的。她拿起一只,一边仔细看着,一边觉得奇怪:这不会是灭火用的吧?虽然编制的很细密,但用它盛水,水会从藤条的缝隙里漏出去,岂不是走一路滴一路,到了火场水就没了,那还怎么救火?
克里斯问:“就用这个盛水吗?”
身后的剑肆听见了她这句低声细语,就连孙坦也觉得奇怪,心道:特使大人难道不知道,不就是用“柳罐”盛水灭火的吗?
原来,这些细柳条编成的罐子叫做“柳罐”,它是放进井里用来打水的吊斗,老百姓就给它起名叫“柳罐斗子”。因为木桶常年浸泡容易变糟,而柳条却不会,所以柳罐更加耐用,而因为制作精细,打水的时候也是滴水不漏。而且柳罐有弹性,救火时匆匆忙忙,即便有个磕碰,也不会摔坏。
剑肆皱起了眉头,心中冷哼一声:这最起码的常识你都不知道吗?
克里斯又看到更奇怪的东西挂在一个木架子上,像是一种皮革制成的东西。因为被木架撑开了,它好像一个伸开四肢的人形皮衣。
“这个是给救火的人穿的?”克里斯回头问道。
孙坦见他不识“水袋”,有些犹豫要怎么解释:“这……”
“这是水袋!并非给人穿的……”另一个声音接过话头。
克里斯拉起皮袋子。现这是一张马皮,马头被去了,脖颈处和四条马腿都被紧紧地扎住了。她好奇地问:“水袋……这玩意儿也是灭火用的?”
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上记载过这种“灭火水袋”。到了宋代,这种灭火的方式也同样有效的使用着。它一般是用马或者牛的生薄皮缝合而成,袋口绑束起来,可以装水三四百斤。出现火险时,由三五个壮丁将充水的水袋抬到火场。用一根丈余长、碗口粗的竹子,去了节,做成竹筒置入水袋內,几人同时用力将水挤出水袋,再将水柱向火点喷溅。
听了介绍,又想象了一下几个大汉同时用力撮挤一个充满水的马皮,克里斯失笑了出来。她实在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灭火用具是这样的。
看过“水袋”,她的目光立刻扫向旁边摆着几个圆球一样的皮囊。这次还没等她问,旁边就有人道:“这是‘水囊’,用的是猪或者牛的膀胱,里面能装水。只要找臂力强劲的人将它扔到起火点,水囊很快会被火烧破,里面的水流出来,就能浇灭火势!”
克里斯眼下所在时期的皇帝赵顼,庙号神宗。就是在宋神宗统治的中期——熙宁八年,才正式从上禁军中分拨出人手,在城里四处设立了“潜火铺”。而到了宋徽宗时期,沈括研制的喷火筒才改造成了后来灭火用的“唧筒”,再到南宋,临安城的防火、灭火的制度才逐渐完善。
此时的宋朝,防火、灭火工作还处于相对蒙昧的时期。采取的消防措施也相当幼稚,只是简单的继承了唐代防火制度,在城市中放置了最基本的“防火蓄水桶”。虽然有潜火军,却因上禁军调遣制度的不便,而使得汴梁城里生着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火灾。克里斯作为一个现代人,已经认识到仅靠防火灭火设备来救火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专门的消防队伍,这才是有效防范和扑救火灾的根本之计。
克里斯只是单纯的觉得宋朝灭火的方法太过幼稚可笑,却没有察觉背后已经有人忍不住了。
忽然,有人向她问:“大人可知这架子上的东西是何物?”
克里斯转过头,才现提问题的是剑肆。原来,刚才是他在跟自己说话。呵呵,来的路上你不是一声不吭装深沉嘛?
顺着剑肆的手指,她看到了靠墙的位置放着一个铁架子,架子插着一柄八尺长的木杆,木杆的顶端扎着上百条长长的布带子,顶端是个金色圆球,亮晶晶的。
克里斯心道:看着很像嘉年华花车巡游时,仪仗队员耍弄的某种花枪。但是既然这里是放消防用品的仓库,自然跟灭火有关。她想了想,有的时候火情来得急,人们也用衣服、树枝什么的急救……她有些犹豫,反问:“难道……是用这东西……抽打火苗?”
不对!如果是用它来拍火的,干嘛还做的那么精致?上面还镶嵌着金色的装饰品,碰到火不就烧坏了吗!说完她又觉得荒谬透顶,自己噗嗤笑了出来。
剑肆的额头上倏地跳起一根青筋。他沉声问道:“大人觉得它应该是做什么的?”
“大概……可能……”
随着克里斯不紧不慢的回答,剑肆鬓角处“突”、“突”又跳起两跟青筋,切齿问道:“可能是什么?”
克里斯丝毫没有察觉对方语气的变化,她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答道:“可能比较适合唱戏的武生背着!”
孙坦看剑肆的口气不对,忙帮腔道:“那是‘麻持’!”
“麻持是什么?”克里斯问。
剑肆又指着一排木架子道:“那上插的叫‘麻搭’。”
克里斯看见铁架子左右两边的木架上都插着木杆,木杆的长度倒与那‘麻持’一样,只是所系的布条少了许多,而且顶端也没金色装饰物。
剑肆道:“区别先是重量,大人可以试试看!”
克里斯先走到木架子边上,单手握住那木杆子,往上一提,大概有两斤重,略微的比自己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