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杏愣住了。她从宝钗小时候就在宝钗耳边装神弄鬼,以世外高人形象出现,时而冷嘲热讽,时而挑剔苛求。后来她的身份败露,宝钗最愤怒时扬言要将她的栖身之地金锁融掉,后来又将她束之高阁,她也不止一次地想过自己将来的下场。那种一切尽被拿捏在别人手中、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实在不好过。但是,她想了无数种下场,都没想到宝钗居然会不计前嫌,替她超度!
“我……我……”娇杏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一直认为以德报怨只是一种传说,不料自己竟然遇到了。
“你别太激动。”宝钗何等心思剔透之人,很快就反应过来娇杏到底在想什么,“我也不过是求个坦荡。”
将那金锁融掉,令娇杏的灵魂灰飞烟灭,对于宝钗来说并非难事。可是她又何必这么做呢?过去的欺骗和伤害已经是事实,无可弥补,未来的事情也不是娇杏这个弱小的鬼魂所能把握的。娇杏之于她,已经成了一件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她固然可以毫不留情、理直气壮地毁灭她,享受那一瞬的快感,也可以居高临下、悲天悯人地宽恕她,感受那一刻心境的澄澈。在参透了其中秘密之后,娇杏在宝钗眼睛里,其实什么也不算了。既然如此,何不举手之劳结个善缘呢。
“薛小姐。求薛小姐将我放在佛堂之前,天长地久,我自能得到超度。”娇杏最后恳求道。
“好。”宝钗应允。
“不是这京城中的寺庙。却是维扬地界的一间小寺。”娇杏再次求恳。
宝钗料想娇杏必是和那间小庙有什么渊源,只是这都是他人之事,宝钗无心过问,遂问明白那寺庙的方位地理,细细记了下来。
香菱出嫁的几日之后,茜雪夫妇借口南下办事,一路坐船来到了维扬地界,在维扬城外一处山环水绕、茂林修竹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门额之上“智通寺”三个大字赫然在目。茜雪夫妇在宝钗身边历练,斗大的字还是识得几升的,宝钗令他们来办差之前又特地问过,故而识得寺名,更能识得门两侧残存的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只见那对联虽旧,字迹却是清晰可见。
陈三和茜雪都是实诚的人,心中坦坦荡荡,故而不能解这对联里的深意,陈三就跟茜雪吐槽说:“这两句跟白话似的,其实没讲什么,好好的寺庙前居然有这样的对联,咱家姑娘还很是看重,真是奇了怪了。”
茜雪笑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只管按姑娘吩咐便是。又在哪里乱嚼什么舌头?”
夫妇二人一起走进寺庙,只见浅浅一座佛堂,供奉着一尊卧佛之像,线条十分简单,甚至有些简陋,却不知道为何透出一种古朴大气。最怪道的就是那卧佛的一双眼睛,妙目流转,隐隐透着宝光,仿佛能阅尽世间万事一般。
陈三和茜雪虽不是什么虔诚的信徒,见得此景却也双手合十,接连拜了几拜。又捧着那外头涂了一层泥的金锁,四处寻找主持,遍寻不见,再回头时,却有一个老态龙钟的僧人在那里泰然自若地煮粥。
陈三忙上去搭讪时,想不到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尽是答非所问。陈三无奈,只得将事先准备好的一锭银子放在那老僧身前,躬身拜了几拜,又寻了一把铁铲出来,在那佛堂的门外正中央挖了个小坑,将那金锁埋了进去,一边挖,一边还拿眼睛看看那老僧,想知道他是否会阻止。不想直到他将那金锁埋好,重新将土踩了瓷实,那老僧仍然在慢慢喝粥,仿佛全然没有看到似的。
陈三诧异之余,却也心中轻松,暗道:姑娘只说要将金锁带到这寺庙中,可那黄金之物,黄灿灿的,难免招人惦记,如此这般,却是神不知鬼不觉,最安静不过了。于是甚是得意,和茜雪夫妻两个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欲要去城中同他家娘子买几朵珠花,再采买一些当地的土物带回去当手信,又说想寻些利润丰厚的货物,一并带到京城去拆卖。总之是有惦记不完的心思,那智通寺和那老僧,哪里还在他眼里。
故而陈三和茜雪都不知道,待他们走远之后,那老僧将粥碗放在一旁,走到他埋金锁的地方,将那金锁重新取了出来,用清水洗去上头的泥,端端正正地供奉在卧佛前头香案之上,口中还喃喃自语道:“金锁泥里埋,总比金簪雪中埋要好。不过,却也是可惜了。谁又知道这群女娃子能有什么造化呢?”
这般念叨完了,复又去吃粥,步履蹒跚,俨然又是那样一个老态龙钟的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