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从酋长到球长>75.第75章 玩不起的工业
,能撑住吗?”

“应该可以。”

几个新“学徒”飞奔回去取来了各种工具,开始挖坑。陈健和其余“大工”则往这里搬运石块和砖。

在挖出的坑里先垒出两个烟道,上面盖上石板,然后再将黄土回填,三四十个人一同夯实,点上火烧的结实坚硬。

这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一天后确定下面的夯土层很结实后,便开始和黄泥和陶泥,这两种土的黏性极大,和起来十分吃力,好在人多。

用黄泥和陶土制成泥坯,先把底部盘出来。虽然原理和花盆差不多,但是开孔肯定不能在下面,而是在侧面靠近底部的地方。弄出两个向下倾斜的孔洞,一高一低。

高的往外流矿渣,低的往外流铜汁。尽可能将这两个孔洞刮的平滑,以方便流动性不佳的金属液向外流淌。

出铜的下面也提前挖了一个深坑,方便在坑里用陶罐子接铜汁;出矿渣的那边直接就是山坡,矿渣可以直接扔到山坡下面,可能矿渣里会有金银之类的金属,不过现在而言这两种金属都是没有意义的,也提炼不出来,所以直接当成废料——金子是人赋予的价值,对现在的部族来说还不如一把镰刀。

底部垒好后上面的就好说了,倾斜的拱顶对狸猫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这个直径只有一步左右的圆顶可比炭窑的简单多了。

怎么说也脱产练了三个月的手,熟能生巧,也有心让几个“学徒”们看看自己的本事,垒的飞快。

提前将鼓风的陶管向下斜插在中间位置上,最顶上留出加料口和废气孔,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玩意。

至于是否好用,那就得等烧制出第一炉铜后看看效果了。

铜炉的厚度大约在一尺半,这个厚度足以隔绝温度了。

通风孔的陶管多出来一尺,陶的导热性很差,不用担心把鼓风机的皮子烧焦。

几张硝制好的皮子拿来,找了部族中缝纫的好手,将皮子缝好,将可能漏气的地方抹上鱼鳔胶,贴上皮补丁堵住。

做成后陈健拉了一下,觉得效果还不错,需要用不小的力气,证明气密性还行。

这样算起来,冶炼一炉铜,不算矿石和轮休的问题,至少需要六个人:两个推鼓风机的,一个掏矿渣的,一个接铜汁的,一个负责开关铜汁阀门的,一个在上面随时准备加料的。

而算上矿石问题就更多了:需要有两个人选料,有两个人负责将铜矿石砸碎,一个人往这背木炭。烧炭又需要两个人,砍柴需要七个人,背矿采矿也需要每天至少十个人能够满足。

算起来这个小小的铜炉,整个产业线需要三十个轻壮男性完全脱离农业生产。

以现在部族的水平,靠着交换来的食物,也就能供的起这么一个炉子。

这么炼出的是粗铜,很柔软只能熔铸钝器,还没石头硬。所以还需要再建两个炉子,一个是为了炼锡矿,另一个是用陶坩埚在炉子里将粗铜和锡融化混合,形成青铜合金。

想要全面开工需要七十个人脱离农业生产,部族现在根本负担不起,也只能分成三天:第一天炼铜,第二天炼锡,第三天浇筑。

只是个原始的工业,就不是任何部族都能玩得起的,反正换了村落里别的部族肯定不行。

一次成功肯定可以用来换粮食,但别的部族不可能几次内成功。

陈健估计,换了别的部族,一个月整个部族就饿死了。

这就是工业的力量,哪怕它是原始的、简陋的工业。

ps:有朋友建议我写民族主义,嗯,那太超脱时代了。民族主义在大一统之前就开始扯,什么后果?

玩个梗:秦魏因为河西百年世仇,然后河西上演最后一课,孩子们痛哭再也学不到秦语了;晋国诗人痛哭晋国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她,血与火统一后,怒喊晋国才是高等民族其余民族都要炼肥皂;曾经平齐镇楚的宋国人民又一次起义复国了,墨子发明了风筝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取名为宋;著名诗人屈原投身巴蜀人民反抗秦国侵略的战争中病亡,留下未完结的长诗;齐国被燕国下七十二城,将要亡国之际,一个叫钟离春的农家丑女孩站出来,声称受到了先祖的指引,举起齐国的火德红旗赶走了燕国人,却被族人出卖绑在了火刑架上污蔑为女妖精;楚庄王三年不鸣,实际上是化装成学徒去镐京考察,回来后一鸣惊人组建新军束发右衽;赵武灵王改革军制,声称三晋只有靠铁和血才能统一……

貌似不好玩,所以民族主义这东西还是大一统之后吧。

在交通、通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学西周分封抢占真空地盘,国野之别殖民同化,这是证明过的最有效的办法,生产力发展了才能统一。

在人口稀疏、生产力类似商朝的情况下搞千万平方公里的大一统,搞种族主义就靠这一两百人,别的部族通通杀光,我觉得我是写不出来,实在没那本事。

****方国上万,西周诸侯八百,不统一,不是因为老祖宗们傻,而是因为做不到。

以上:该写民族战争鲜血化碧浩气长存的时候,会写的。

另:我有母亲,怎么可能歧视女性?

女性的自由,源于工业社会她们可以挣钱养活自己,而不是主角说一句:要男女平等,于是男女就平等了。

原始纺织厂的三年寿命、现代鞋厂的五年白血病、蒸汽时代被绞碎进机器的头皮、世界大战中代替填壕沟的男人劳动,这些才是她


状态提示:75.第75章 玩不起的工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