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浩然儒圣>第九十二章 由来不羡瓦松高

“我答应你的条件,不过,你想要让我向梁国读书人道歉,那可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柳钰风冷笑一声,看向陆鸣的目光格外的寒冷,接着说道:“你也别在那里站着了,快点上来与我文比。”

“如你所愿。”

陆鸣一边说着,一边走上了文比擂台场地,向四方文友微微作揖,“在下姓方,见过诸位文友。”

“请范院君赐诗题。”,柳钰风说道。

范观海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既然你们要写诗词,且又要在相同的题目中分个高下,那就不能够使用太平常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深受读书人的喜欢,那今日你们便在‘四君子’中任选其一,并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好,这个题目不错。”

柳钰风微微点头,胸有成竹的走到书桌前,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开始提笔写诗。

“方公子,这下可就看你的了!”,一名梁国人开始为陆鸣鼓气。

“一定要拿下这一局,给昌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你要是输了,可不仅仅是丢你一个人的面子!”

没过多久,柳钰风就已经写好了诗词,他的纸业上才气跃动,起码也有达府的水平,但最多不过达府巅峰。

但是柳钰风并没有立即把诗拿给大家看,而是使用另外一张纸将内容盖住,说道:“我的诗写好了,方公子,该到你写了,你可别告诉我,你只会对联不会写诗。”

话音一落,从昌国读书人里面又发出了一阵嘲笑,

“放心,我若是写诗,肯定不会比你差。”,陆鸣反驳。

“大话谁都会说。”,柳钰风满脸的不屑之色。

“那你就拭目以待吧。”

陆鸣走到书桌旁,开始写诗。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成之后,一股才气雀然与纸上,不消不散,闪烁着淡淡的金光。

范院君顿时被此景吸引,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这是……鸣州之象啊!”

“鸣州?这不可能!”

柳钰风脸色大变,不可思议的看向陆鸣的纸张,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真是鸣州!”

柳钰风向后退了脚步,惊怒交加,连他自己都写不出来的鸣州大作,一名普通的书生怎么可能会写得出来?

与此同时,那些昌国读书人的笑声也戛然而止,脸色微微羞红,瞪大了眼睛。

范院君大喜说道:“柳公子诗成之时才气跃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气也正慢慢消散,由此可见是达府巅峰之作。”

“而方公子诗成之时不仅才气跃动,纸张上面还有一层宝光,才气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由此可见是鸣州之作,从这一点来看,柳公子就已经输了半成。”

“既然柳公子诗词不如方公子,那为什么又说只输了半成?”,一人问道。

“因为文会是有规矩的,除了要看诗词自身的境界,还要看其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标准。”

“原来如此。”

那人恍然大悟,接着说道:“那就请方公子先让我们看一看你的诗词吧!”

范观海也说道:“方公子诗成鸣州,理应先向我们展示,你先来念一遍全文,我再用神来之笔写给大家看。”

陆鸣当即念了一遍诗文,范观海听完以后在原地愣了片刻,紧接着脸色激动,不禁拍案说道:“好诗!好诗啊!方公子是以‘菊’字为题,诗文内容虽然没有一个‘菊’字,但句句都没有离开‘菊’!”

然而大部分人却都没有听懂诗文,一个个都在原地苦思,不得其意。

范观海立即用神来之笔写上诗文,让大家一同品读,紧接着便传来一阵复杂的议论。

良久,现场又再次复归平静,一名读书人说道:“这首诗实在绝妙,但是我们才疏学浅不懂其深意,还请范院君为我们解读。”

范观海大笑道:“这是一首咏物诗,字里行间都在‘咏菊’,老夫就先从第一句开始说。”

“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上来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王孙莫把比蓬蒿’,其实就是在说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所以就当头棒喝,告诉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而这里的‘王孙公子’指的其实就是昌国柳家的读书人。”

范观海说到这里,昌国读书人纷纷脸色大怒,眼神中喷出了怒火来。

从来只有他们看不起梁国人,什么时候轮到被梁国人看不起了?

梁国人听到范观海如此解释,顿时恍然一悟,面露佩服之色。

范观海继续说道:“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在这一天,读书人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

“诗中提起这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原来如此!原来是这个意思!”,众人犹如醍醐灌顶。

“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由来不羡瓦松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