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选择上战场。
明年开春,大战将起。根据伯颜的推测,如果战事顺利,当可在一年内扫平西域诸国,结束战争。但是倘若战事不利,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就是未知之数。
到时这些人中有多少能回到长安,他不知道。
这些学子都是第一次参军,眼中闪现出的尽皆是兴奋,不时有人悄悄议论西北前线是怎生光景。有个别从西北来的学生,或者曾去西北游历的学生,就跟大家讲述那边的烤羊腿是如何好吃,姑娘又是怎样的风情。王阳明耳力甚好,听得这些讲述,只是淡淡一笑,笑得颇为勉强。
西北,那是战场。打仗,是要死人的。
想起死在沙漠中的那些同袍,还有死在自己手下的胡人士兵,王阳明的心思有些恍然,不知道飘到了何处。正在出神的时候,前方有人拦住了去路。
他赶忙收回神思,看着拦路那人,见是一名老妇,手中端着一个食盒,颤巍巍地立在王阳明的马前。
王阳明见这老妇平平凡凡,放下戒心,温言问道:“老人家,您有何事?”
却见后面人马中一个年轻人越众而出,跳下马来,走上前去搀着老妇道:“母亲您怎么来了?”
这年轻人王阳明却认识,正是日前在国子监中与他有过一番寒暄的胡宗宪。
胡宗宪的母亲一把抓住他,将食盒递在他手中,颤声道:“这是为娘的做的一顿饭,你拿着路上吃。”
胡宗宪有些不耐,将饭盒接过,抱怨道:“日前就天天让我回家吃饭,跟你讲了,国子监里食堂很好,比你做的还好。怎么今天又跑来送饭,你腿脚不好,万一累出病来怎么办。”
那老妇嗫嚅了一番,似乎不敢说话,终于还是握紧了胡宗宪的手,说道:“你这一去,山高水长,为娘只盼你天天吃好睡好,早些回来。孩子,咱不求功名富贵……”
话未说完,已被胡宗宪打断:“不消说了,天天说这话,我都听腻了。打完仗我就回来,你放心吧。”
老妇还要交代几句,胡宗宪已经不想听下去,就要回身入阵。
王阳明眉头微皱,正要说些什么,忽然不远处脚步声纷纷杂杂,王阳明抬头望去,见是一众乡亲,约莫几十人,一个个都端着食盒往这边来。
马队中一阵纷杂声音,几十名学子纷纷下马上前与这些人相认,原来都是这些学子的亲人前来送行。
伯颜在马上见了,叹一口气,小声道:“父父子子,人之常情。这些学生一心报国,却也少了尽孝的本分。”
王阳明听到伯颜的言语,心中不快更甚。他想起百科全书中看过的几句诗,忍不住缓缓念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前世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兵车行》,其中苍凉意味千百年来感人肺腑。伯颜听得王阳明的吟诵,一时也有些痴茫,然而下一刻他悚然而惊,用责备的语气说道:“王将军,开拔在即,怎能念这样消沉的诗句。”
王阳明没有回答他,久久无语,只是反复默念着诗句的最后几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学生们将自己的亲人一一劝走,这才复又上马。伯颜催促大家继续前行,众人见堂堂二品辅国大将军说话,哪敢不从,纷纷快马加鞭赶路。王阳明在前面沉默走路,一言不发。
就这样晓行夜宿,经过半月光阴,众人才终于缓缓抵达嘉峪关。
————————————————————————————
《阳明纪第二卷》终章。不知不觉这本书写了几十万字了,编辑不肯签约,读者寥寥无几,三茶确无多少更新的动力了。第三卷还有些存稿,待存稿发完以后,这本书就暂停更新了。目前三茶正在全力写作另一本小说《与丧尸斗争到底》,都市异能类的,讲述如何在丧尸遍地的末日生存的故事。那本书我很喜欢,然而没有对阳明纪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爱。可惜写作是要看市场的,那本书因为题材的关系,签约了。不过业绩也挺惨淡,希望慢慢能好起来。
大家如果有兴趣,就去看看《与丧尸斗争到底》吧。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相见,一醉方休。《阳明纪》的读者们,感谢你们的支持,这本书即将落幕了。对不起大家,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