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名为国,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边陲小镇而已,夏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商国自然也不会想到他,辗转反侧直到传到了姬昌这一代,才算有了个像国的样子。

说他像国也只不过是在编制上有了所谓的国体,其实连一幢规模性的建筑都没有,不要说所谓的王公大臣,就是被称为王的姬昌,也只不过居住的稍微高一点,因为他是住在岐山的山腰上的,所谓的王宫也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道篱笆墙,并不是说周国很穷,其实自从姬昌做了这个所谓的国王以后,一心一意为国民办实事,有了历法和节气,在农业生产上产量是突飞猛进,大家是安居乐业。

但文王劝大家要节衣缩食,勤俭节约,有的时候要想到没的时候,自己有了要想着还有人无家可归无饭可食,无衣可穿,所以对那些逃难来的,还是有慕名投奔来的,首先就帮他们解决好衣食住行一些最起码的生活问题。

在这方面文王绝不小家子气,还有一方面文王花起钱来也是大刀阔斧毫不手软的,那就是在筹建军队上,文王对大家说:“虽然我们富裕了,日子好过了,但别忘了还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会犯红眼病,他们想不劳而获会来抢夺我们的劳动果实,如何保住和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就必须有强大的武力。”

大家也都觉得文王说的有道理,除了让自己的儿女去参军,就是老人和孩子在闲暇之时,也会演练一些假设有强敌来袭的游戏,随时随地防止有坏人,因为大家都不想这种美好的生活被破坏。

果不出文王所料,终于有一天,那大商国,就派来了一个所谓的使者,宣读了商王的圣旨,称文王治理西岐有功,加封为西伯侯,除了圣旨还有一颗又大又亮的金印,当然这颗印业不是白给的,要求文王必须亲自去向大王谢恩,不料这一去就被囚禁了七年之久。

为什么呢?原来那商王纣要求文王必须每年向他进贡,除了粮食,牲畜,最要命就是还要童男童女五百对,而且文王还打听到那童男童女是用来供王后挖心出来吃的,如此伤天害理的事,他文王是绝对做不出的。

为了保命那文王是装疯卖傻,私下里又向那曾经去过西岐的使者使了好处,请他帮忙说好话,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使者是真话假话都说,说那西岐确实人烟稀少,恐怕五百童男童女确实难凑,而且那西岐也确实贫穷,就连文王自己住的都是篱笆小院,才算免去了文王的一场生死浩劫,直到那文王的长子伯邑考长大成人,甘愿换回自己那被折磨的不像人样的父亲,那文王才勉勉强强回到了自己久别的故土。

虽然西周遭遇了这场磨难,但是照样秩序井然,大家更佩服文王的远见卓识,每个人的心中都暗暗地憋着一股劲,等着吧,早晚有一天,我们也会打到你殷都去,将那贪得无厌又残暴不仁又荒淫无度的纣王用绳子勒死,然后再将没有人性的王后妲己扒光了衣服游街,所以当那吕尚虽然装扮的特别惹眼,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直到到了一个略显偏僻的拐角处,才有几个小孩好奇地跟着他瞎起哄。

那吕尚的这种装束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加上又是个白胡子老头,所以引起了几个闲玩的小孩的好奇跟着下跑,时不时地还嗷嗷的怪叫两声,想引起老头的注意,这时正好一个挑柴的壮汉经过,对那几个小孩吼道:“闹什么闹,还不都赶快回家去,帮家里干点事。”

那几个小孩见状,挤挤眼作着怪相呼啦散去。这时就听见那吕尚对着那壮汉说道:“他们回家容易,恐怕你回家就难了。’’

这时就见那壮汉放下担来,走上前来对吕尚深施一礼笑着说道:“老人家,大概你是外乡来的,我们大王教我们要尊老爱幼,我见几个小孩对你有不尊重之意,将他哄散去,你怎么反倒出言不逊,听你言下之意,似乎我会有什么祸事不成。”那吕尚故作大惊小怪地叫道:“祸事,祸事,天大的祸事呀!”

那壮汉强忍住心中的怒火,轻声说道:“好,那你就给我说说我会有何祸事。”

“有何祸事?我瞧你愁眉紧锁,印堂发暗,你的大祸必是无故伤人性命。”

那壮汉听完,径直走了回去,挑起柴担,方回过头来对吕尚说道:“你既然如此说,我现在就不与你计较,待到明日,我若平安无事,我再来找你理论。”说罢跳着柴担吱吱叽叽的走了。

那壮汉一路走来心中还暗自盘算,看那老者清风道骨装束奇特,想我平时做事一向莽撞,今日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他果真言重,正想之间已经来到城门口了。

这时过来两个守门的士兵向他吆喝道:“停下,停下,自今日起凡是进主城的都要例行检查。”

那壮汉赶紧准备放下柴担,不料后面的柴担先滑脱掉了,这样一来是前重后轻,那壮汉一惊之下并未把持得住,在那重力之下,扁担后梢飞快地向前砸去,这一砸不要紧,正砸在走上前来的守城士兵的脑门上,那士兵闷声不响的瘫坐下去。

事情发生后,有人通知了文王,待那文王赶到,听那壮汉及周围人等介绍了经过,又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扁担,判定那壮汉所说不假,是误伤。

虽是误伤但也毕竟出了人命,官司还是要吃的,就拿过那个扁担在那城门边画了个圈,对那壮汉说道:“你就在此蹲一百天大牢吧。”判完去忙别的事了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