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内务军>第一百九十七章敌人给我们的赠予

安德烈则笑嘻嘻的说道:“亚纳耶夫同志,这样吧我和你打个赌,过几天我给师里可以弄到一批技术装备来,不过数量肯定不多了。?”而亚纳耶夫则说道:“好啊师长同志,哪怕你只弄来一门炮一辆坦克,我也认识。”接着亚纳耶夫拿出了身上的一个酒壶说道:“这酒我给你喝了而且酒壶也归你了。”对于他来说现在哪怕多上一门炮、一辆坦克也好啊!

而安德烈呵呵一笑了说道:“亚纳耶夫同志,这酒我是喝定了,要是我失败了。”安德烈拿出了身上一个银色的刻着鹰的打火机,接着说道:“这是一个德**官的打火机”然后又掏出了一个打火机说道:“这是美国援助的打火机芝宝,如果我输了,你从里面选一个给你。”

一提“芝宝”这个品牌,估计许多人都会“云里雾里”,但它却有一个及其响亮的英文名字——zippo。“打火机之王”zippo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有着不解之缘。1932年,乔治?布雷斯代明了这款极其走俏的打火机。zippo打火机外形小巧精致,其盖面和机身用铰链连接,同时在火芯周围又有专门为防风而设计的带孔防风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后,zippo打火机被征用为美**需品。这款打火机因其优良的性能和精美的外观而深受美国大兵的喜爱。因为他们在这只小巧的打火机身上,倾注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他们在打火机外壳上刻亲人的名字、图案和各种代表希望和梦想的祝语,当然也有对战争的恐惧。士兵们也会借着这款打火机的光亮,写上一封家信,一述衷肠,在战壕里休息时,掏出zippo打火机,和战友们吸上一根骆驼牌香烟。可以说,正是zippo打火机令美**队在当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壕文化”。

而同样也有打火机作为援助物资来到了苏联,虽然不抽烟但不少的军人都会随身携带火柴和打火机因为这些东西关键时刻是可以救命的。

战场上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些精巧的酒壶和打火机可是很有价值的喔,而亚纳耶夫的那个酒壶也非常的精致的在俄罗斯男人看来酒在户外工作和活动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这酒壶也很多年了。

接着安德烈看向了勃列日涅夫说道:“伊里奇你来当中间人,监督我们谁也不要违规反悔喔。”而勃列日涅夫笑呵呵说道:“当然,没有问题。”

接着,勃列日涅夫说道:“安娜让炊事班做点饭来,我们都还没有吃东西呢。”安娜立即说道:“好的,政委同志。”

接着三个人在旁边坐了下来,继续商量,过了一会儿,几个战士把餐盘搬了上来,安德烈一看对于此时的斯大林格勒来说这饭可是非常奢侈了,每人两片一看就很好没有杂质的面包,一个牛肉罐头以及一杯咖啡和三瓣大蒜。

这不是美国的牛肉罐头而是德国人的罐头,应该是信号旗在敌后缴获的了,于是安德烈说道:“感谢德国人送给我们如此丰富的一餐啊!”旁边两人都说道:“是啊。”

接着,大家赶紧动手,即使是罐头加热了以后也是绝对比冷的食物好吃,要知道在战场上能吃热饭可是很享受了,大家都是风卷残云很快就搞定了战斗。

接着勃列日涅夫拿出了烟盒递给了亚纳耶夫一支,眼尖的安德烈现居然是德国烟,要知道因为希特勒的限制德国人的烟草可不多的,而且其实味道得见仁见智了,在当时的德国,很大部分的香烟都是依赖进口的。从现代的观点来看的话,现在被当作高级货的土耳其烟叶在当时是非常多的。土耳其以外,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也种植这种土耳其烟叶。在当今的德国,使用这种土耳其烟叶的只有一种叫“非那斯”牌子的香烟,而且烟叶是在埃及种植的。

另外,当时卷香烟的纸也是也是埃及生产,牌子就叫作“金字塔”。用这种纸卷的香烟,比现在的香烟要粗一点,而且也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

二战中美军在抽缴获的德国香烟时,总说“德国的假冒香烟是用马屎做的”。但其实不是因为“假冒”,而是因为土耳其烟叶的气味实在是太强了,不过看着亚纳耶夫和勃列日涅夫吞云吐雾的样子,安德烈是现这种气味强烈的香烟对于老毛子来说可是不算什么啊。

接着勃列日涅夫说道:“安德烈的话一点也不错啊,这抽德国人的烟感觉真棒啊。”旁边的亚纳耶夫也是笑着在符合着,接着,后面的安娜又拿来了一瓶红酒说道:“师长,政委、副师长,这是刚刚送来的德国人的红酒。”

安德烈拿来一看,好嘛是雷司令,德国经典葡萄:雷司令(rie)的故乡

据德国相关史料记载,雷司令葡萄绝对是德国最早记录在案的葡萄品种。德国雷司令葡萄酒在世界上是赫赫有名,并成为了德国葡萄种植业的一面旗帜。德国雷司令葡萄酒口感丰富,美味诱人,全球有65%的雷司令葡萄都种植在德国,所以德国当之无愧是雷司令的故乡。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产区分别是摩泽尔产区和莱茵高产区。

德国葡萄酒虽然没有法国名气那么响但也是味道独特的,在座的都是毛子还用说,反正这葡萄酒不是伏特加,大家都是轻松的瓜分了。

没有情调的把酒一分,大家都是牛饮了起来。喝完了酒,安德烈说道:“过几天,我们再搞一批德国人的技术装备来。”三人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勃列日涅夫开玩笑的说道:“亚纳耶夫同志,看来你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七章敌人给我们的赠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