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长乐夜未央>57、玺书征王

仲夏的微风穿过门户,带动重重白帷,也带走了殿中的叹息低语。

“昌邑王年方十八九。幼公不宜苛责矣。”张安世放下简册,对杜延年笑道。

杜延年冲张安世翻了一个白眼,随即便正色问霍光:“大将军欲如何立昌邑王?”他可不相信,霍光会用陈平、周勃迎立代王一样的程序,让昌邑王入京。

——当年,功臣们是怎么做的?

——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等是使人迎代王。

——迎!

——功臣们是给足了代王面子的。

——代王甚至可以与左右商议是不是接受功臣们的好意。

——当左右亲信的意见难以统一时,代王又跟自己的生母薄太后商议,却仍旧难以决断,最后还进行了龟卜。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代王不解:“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解释:“所谓天王者乃天子。”

——至此,代王才派了薄太后弟薄昭往长安去见周勃。周勃等人把自己的想法者与薄昭交代了,薄昭才向代国报讯:“信矣,毋可疑者。”

——接到薄昭的回报,代王才终于安心,命中尉宋昌参乘,又带了郎中令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

——尽管如此,到了长安,代王却在高陵休止,同时使宋昌先驰之长安察看情况。

——宋昌至渭桥,见丞相以下皆迎,连忙转回报告。代王才驰至渭桥,朝廷的肱股大臣都拜谒称臣。

——代王下车拜。太尉周勃趁机进言:“愿请闲言。”却被宋昌驳回:“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于是,周勃跪上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遂驰入代邸。众臣只能跟至代邸。

——到了代邸,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皆再拜,随即道:“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却道:“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愿请楚王计宜者,寡人不敢当。”

——众臣皆伏地固请,但是,代王仍然面向西推让了三次,又面向南推让了两次。

——陈平等人坚称:“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等。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才答应:“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天子位。

……

——陈平、周勃等人迎立代王,从一开始就是把代王当作皇帝来尊奉的,无论权势如何,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汉臣。

——霍光呢?

杜延年看着霍光,心中暗暗嘀咕。

——今上是先帝所立,霍光自然是恪守君臣之道,但是,如今将嗣位的皇帝,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再有那样的正统了……

杜延年只是这样想着,但是,他毕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事,对礼仪典章并不熟悉,因此,他并不确定霍光究竟会怎么做。

霍光挑了挑眉,又看了看是张安世与杜延年:“上崩……皇后至尊,由皇后颁玺书如何?”

张安世讶然无语,半晌才道:“只能如此了……”

杜延年挑了挑眉,倒是并不觉得意外,反而道:“礼当如此。”

——既然皇帝登遐都是由皇后诏三公典丧事,那么,皇帝无子,亦无遗诏,继嗣之事,自然取决于皇后了。

——由皇后下诏,远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更能让人接受,也无人可以说什么。

——不过……

杜延年看向霍光,瞥见殿上无人,才轻笑着道:“大人果然甚怜皇后……”

——这么好的方法,当年陈平、周勃为什么不用?

——吕后崩,宫中尚有皇太后。

——就算皇太后之位有疑,那位也是孝惠皇后,由其下诏,不是比群臣迎立更妥当吗?

——由臣立君……听上去总是不顺耳的!

——说白了,还不是那群跟着高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担心有吕氏血统的张后重新掌握权力吗?

——那是高皇帝的適妇,又是高皇帝的嫡裔!

——若是继立之君再因其诏而立,尽管不能尊奉其为皇太后,但是,lùn_gōng,她是先帝元妃,大汉皇后,论私,她是新君长嫂,无论从哪儿论,她的话都是不容忽视的。

——至少……孝文皇帝,甚至薄太后,都必须视其为尊长……

——毕竟,孝文皇帝只是高皇帝庶子。

……

——所以,最后,张皇后只能被幽居于北宫,死后甚至不得起坟……

……

——若是,当年,孝文皇帝是由其下诏所立……

——这一切都会不同的……

……

杜延年看得透彻。

——霍光说的是以皇后玺书立昌邑王,而不是群臣奏请,再由皇后颁诏。

——前者是让皇后以宗妇的身份直接立嗣,后者却是显然继立之君出公议,有几分天下归心的意思。

——不好说哪一种对新君更好,但是,前一种显然对上官皇后更好!

——由上官皇后诏立的新君,即使是为了自己的正统性,也必须对上官皇后恪尽礼数,尊奉有加!

听到杜延年的话,张安世这才恍


状态提示:57、玺书征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