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小天沉吟了半响后,还是答应了织田信长,虽说小天其实很清楚这孙子纯是在忽悠他,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既然选择了带兵,就别指望过上什么太平日子。
但答应了归答应了,狮子大开口还是必要的。说真的,织田信长这个时候自己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整个谈判过程异常顺利,不管多苛刻的条件,织田信长都连犹豫都没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毕竟不管是啥过分的条件,总得赢了再说不是。这个时候的织田信长,一点也不比后世那个签订二十一条的袁世凯有骨气到哪去,小天的条件,也比那什么二十一条过分的多。
一织田信长无条件向大明称臣。二,割让尾张境内两处大银矿给大明。三,此战中织田信长所捕获的所有俘虏必须全部无条件送给大明。四,遣质子进燕京。五,大明可以在尾张地区驻军,所有军用粮饷全部由织田信长提供,平日里守卫两个银矿,必要时会帮助织田信长作战。六,织田信长每年给大明上贡大量财物,主要是金银,女人和硫磺。当然,大明也会提供必要的货物甚至战争物资回赐。
这六条,基本上织田信长就成了一把大明搜刮倭国的刀,而且后会越来越离不开大明的输血,大明也可以通过织田信长搜刮越来越多的财富。
当然了,织田信长并不是袁世凯,这样苛刻的条件,也为日后他跟大明闹翻,埋下了伏笔。不过那已经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
合同签完了,小天也着手从大本营掉人儿了,小天不是个合格的将军,一点也不考虑性价比的问题,能用十个人欺负一个人,就绝不用五个。因此,这个臭不要脸的将自己所有能调来的部队统统掉了过来,还臭不要脸的管朝廷要援军。
按说,小天也不是礼部官员,这么大的事情本来是万万轮不着他来做主的。可是称臣入贡,这是涨朝廷的脸面。割让银矿,这是给朝廷的实惠,一下子小天面子里子都给朝廷了,而且主力还是小天自己的私军。这样大的好事儿朝廷不同意才有鬼呢。自然也没有人会追究他逾越之罪。
虽说朝廷的部队也不富裕,但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万把来人儿的,毕竟因为小天的原因,明朝此时的倭寇虽然依然猖獗但已经比历史上的好多了,连徐海也不敢轻易放肆了。这种扬威海外,欺凌弱小,抢劫财富的事情朝廷上下都欢喜的很,但又不好意思让小天一个人在前面忙活,好歹你得稍微意思意思不是?因此,嘉靖这回也难得硬了一把,力排众议,给小天挤出了五千来人,人不多,但也表明了咱的态度吗。
小天也真是拼了,真正让织田信长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朝上邦,一个月的时间,小天从侠客岛又调来几千人手,加上自己手里的几千人,嫡系部队已经一万多了。
又过了一个月,朝廷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那点援军也到了,
为首的长官也不是外人,正是浙/江总兵俞大猷。
小天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有自知之明,干脆将这场战争的指挥权全权交给了俞大猷。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织田信长虽然一直就知道小天的势力不简单,也清楚大明相比倭国要强大的多,但随随便便的一万多人的部队就这么甩出来,还是给他吓得不轻。也不知道他此时的心情是喜是忧。要知道他此时的兵马也就两千,人家要是在你地盘上待美了不愿意走,你能咋整啊?
当然,虽然小天这边足足调来了一万五千的部队,可咱毕竟不是来保家卫国来的,咱大明的天朝子民可惜命的很,咱们可是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啥的支援一点也没啥,反正都是记账的,但真要上去拼命,对不起了,主力依然是你那两千来人,咱们就是给你殿后的。
说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小天带来那一万来人都是他娘的海军,大海上可以说是见谁灭谁,但真要在陆地上跟今川义元拼命,恐怕还真不是对手。至于俞大猷那四千来人,毕竟都是江南的地方军,虽说有俞大猷统领,战斗力有一定的加成,但恐怕面对倭国精锐,依然不太够看。因此小天和俞大猷早就商量过了,咱们这次来就是敲边鼓的,一旦形势危急,咱掉头就跑。总之,就是拼命我们在后面,逃跑我们跑在最前面,战利品统统还都是我们滴。
织田信长也没指望小天真的就帮他把事儿给办利索了,好歹是一万五千人啊,就算光站着助威也挺壮观的不是。况且,小天的物资可是实打实的,一口气给他这两千来人把火器给装备满了,火炮也达到了日后戚家军的配置,三百人一门。
今川义元也并不完全是个草包,本来他没有插手织田家内讧的打算,他陈兵边界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威势,这下听说织田信长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万多的援军,当下就坐不住了,他之所以不发兵,是希望织田家能拼个两败俱伤,这下织田信长明显占据了优势,他自然不能再坐山观虎斗了。
今川义元下了紧急动员令,两万五千大军,缓缓的向着织田家压去。
织田信长这两千来人还得打他弟弟呢,自然没有多少军队抵抗他,这个时候也只能让小天他们上了,小天也没有反对,既然来了,总得干点啥吧。小天偷偷的跟俞大猷商议,三个月,不和今川义元硬拼,拖上三个月,织田信长不来,咱们就撤。
俞大猷还有些犹豫,开口道:“织田信行的势力不比织田信长弱,尾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