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崇祯有家店>第七十七章 赋税大于天

晁错的死,是汉景帝的一个污点,事实证明,没了晁错,藩王一样造反33,他们不过是借着晁错为旗号罢了。因为晁错的死,很多人关心的是晁错的削藩策。

不过文震孟却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削藩策之外,晁错还有很多其他的新政。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

大肆推行儒家文化,反对当时朝中的当权派黄老学派,实际上晁错遇到的是汉景帝,如果遇到的是汉武帝,恐怕晁错的下场就会变得不一样。

文震孟关心的是崇祯皇帝对于新政的态度,显然崇祯皇帝是准备推行新政了。

自己的定位就是晁错,或者说改革派的先锋人物,崇祯皇帝才会有自己不是晁错,皇上不是汉景帝的言论。到了这个时候,文震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何况文震孟对这个官场也非常的不满,结党营私,相互勾连,官商勾结,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无力,这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富强的国家该有的状态,他准备先听听崇祯皇帝的想法。

崇祯皇帝见文震孟的样子,心里就知道自己的第一员大将出现了,自己还是没看错人的。

“刚刚朕问了你很多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个问题,那就是钱的问题,朝廷没钱,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这天下真的没钱吗?不是,是皇上没钱,百姓没钱!”崇祯皇帝面容严肃的说道。

“现在大明人口众多,疆域广阔,税收只有成祖之时的十分之一,要知道成祖的时候人口恐怕还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吧?”崇祯皇帝义愤填膺的说道:“有人,有地,可是就是收不上来税,为什么?因为有人不交税!”

文震孟心中一震,他刚刚听到崇祯皇帝说是不是天下没钱的时候,文震孟还以为崇祯皇帝要搜刮天下,本能的就觉得不妥。

要知道皇上搜刮天下,一项是昏君的代表,他甚至都感觉到了害怕,自己不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看着文震孟的样子,崇祯皇帝觉得有些奇怪,自己说的好好的,怎么这样子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和后世的人价值观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与民争利,不能搜刮天下,要藏富于民,要勤俭,要节约,俭以养德,皇帝也一样。

一旦皇帝有了搜刮天下倾向,那就一定要力主反对,文震孟强行压下自己心里的想法,没让自己的反对话语脱口而出。

“为什么收不上来税款,那是因为有人不交税!”崇祯皇帝也懒得和文震孟说有的没的了,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朕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人都要纳税,只要有土地,那就需要缴税,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人。”

“即便是朕,即便是朕的皇庄,朕的内务府,也需要缴税!”

文震孟抬起头,此时他是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想法,可是这是与天下为敌啊!

自己就不交税,自己家也有几百亩地,一旦这个政策推行出去,自己也是要缴税的。从口袋里面往出拿钱,心里怎么可能痛快?想到自己要缴税,自己也觉得心疼啊!

“皇上,这是太祖爷的法令啊!”文震孟瞪着大眼睛,喃喃的说道。

崇祯皇帝强忍着自己的想法,太祖爷怎么了?不合乎时代的法令,那就需要改。不过崇祯皇帝也知道,这样的话说出去,那这件事情就麻烦了,不孝的帽子就会给自己扣上。

以孝治天下,这一直是国家的标榜,孝道也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基础,绝对不能从皇家崩塌。

其实朱元璋的法令已经改了一些了,比如募兵制,戚家军就是典型的募兵制,而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兵户制度。只不过募兵制是一时之需,并没有改变兵户制度,况且当时朝廷不募兵,已经到了没人打仗的地步了。

倭寇在浙楚之地大闹,很多浙楚乡绅和官员也是力主募兵平倭,因为牵扯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崇祯皇帝要做的却不一样,士人纳税,这是取消了对士人的优待,天下的士人都会反对。废除祖制,还和士人作对,甚至是和天下人作对,因为普通的百姓也是获利的。

国家收不上税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缴税就好,至于租地的租子,比起土地的税那就少的多了。

可是国家还是需要收入,各地方政府也需要收入,大明官奉之低,历史罕有。更何况一个衙门的很多人员都是需要自己雇佣的,比如账房,比如捕快等等。

按照朝廷的规定,一个县衙门的官方人员只有五六个人,还要包括知县。

这几个人怎么可能够用?其他人就需要知县自己去雇佣,是知县拿钱,而不是朝廷出现。知县的俸禄本来就少,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还要雇佣这些人,那怎么办?

就有了火耗,有了各种苛捐杂税,有了官商勾结,老百姓也就苦不堪言。

这种赋税制度弊端多多,可是百姓认识不到,他只是觉得自己交给国家的税比地租多了。

一旦有了大的灾难,国家没钱赈灾,地主也没有力量,或者干脆不拿钱粮出来,那样就会有大规模的饥荒和灾民出现。朝廷根本没有税收,也只能看着,更别说兴修水利,铺桥修路这件事情了。

所以一定要改革,改革从哪里开始?就从税制改革开始,崇祯皇帝已经下定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赋税大于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