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筝歌(清穿皇太极)>102.【山重水复疑无路】

皇太极步履沉稳地进了大殿,“给父汗请安。”

努/尔哈赤毫不客气道:“说吧,你到底有什么攸关大金存亡之事要禀?”

“儿臣想出了一招妙计,以解广宁之困局。”

努/尔哈赤眯着眼睛,打量着此刻殿中的我二人。皇太极就立在我身侧不远的地方,他僵直着背立着,宽厚的肩膀,和我熟悉的臂弯……到头来,只有他,也唯有他,会不顾一切地救我于危难。

得此一心人,我即便是一死,也算此生无憾。

“说。”

“广宁,乃辽西重地,更是我大金征服中原必取之地。若不拿下辽西,大金便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囹吾。如今明朝已联络了蒙古、朝鲜,将我们围攻在这辽东不得动弹。三方辖制,腹背又是海域,无处可逃,辽西便成了我们唯一的突破口。不破广宁,大金往后的征途,只会愈加困难,甚至举步维艰。”

皇太极条理清晰,逐字逐句沉声说道:“儿臣听闻,汗王擒拿了一名辽东巡抚王化贞所遣来辽阳的细作,便心生一计。可以助父汗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广宁!”

听到这,努/尔哈赤终于有了几分兴致。皇太极擅攻心计,征辉发、乌拉、抚顺诸城时,努/尔哈赤屡次皆是靠他的妙计,从而得以轻而易举将之纳入囊中。他不仅懂兵法,更可以说是精通兵法,融会贯通。这一点,努/尔哈赤亦是深信不疑的。

“你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广宁?”努/尔哈赤不容置疑地复念了一遍。

“是的。这一招叫‘将计就计’,不知阿玛可曾听过。”

“你是说,《三国》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所用的将计就计?”

“正是。”

皇太极正襟细说道:“赤壁之战时,蒋干前去东吴企图劝说周瑜投降。周瑜遂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有心设计,诱蒋干盗走蔡瑁、张允二人的降书,以反间计而除去曹操的心腹要将。既然王化贞有心招降,证明他无心打硬仗。我们不如就借鉴此计,还他一封假的降书,让他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安枕无忧了。”

努/尔哈赤思忖了片刻,提出质疑:“就算那王化贞上了钩,他也不会就此撤离守将,将广宁城白白交出来。如何能不费兵卒?”

“父汗有所不知。这熊廷弼和王化贞二人,一经一抚,传言不合已久,此事与明朝正如火如荼的党争关系匪浅。王化贞乃东林党首辅叶向高的弟子,乃是东林党一羽。而熊廷弼此人,原为楚党,万历年间初巡辽东时,就勒令停开马市,其在辽治理期间,可谓深得民心。此番经略辽东,熹宗不仅亲派五千京营选锋护其左右赴任,更是赐了麒麟服,派举朝文武大臣为他饯行。十数年来,几番被弹劾下台,又几番有人作保复位,此人若继续留守在辽东,只会阻挠大金一统辽地的步伐,此人必先除之。明廷党争之盛行,乃祸起萧墙之兆。我们若能从经抚不和入手,加以挑拨,激化矛盾,让他们窝里先斗起来。到时广宁战起,再加以诱降,里应外合,打王化贞一个措手不及,要攻下广宁城,简直易如反掌。”

皇太极一番言罢,还未待努/尔哈赤缓过神来,李永芳便啧啧称叹道:“利用党争,从内部击溃明军。四贝勒此计实乃妙哉、妙哉!臣不得不服。”

努/尔哈赤一听,连李永芳这枚汉将也臣服此计,不由得喜形于色,“李总兵,你也觉得此计可行?”

“不单是可行,可谓是绝佳的妙计。既能延缓眼下大金正需养精蓄锐的急迫,又能把辽事搅得更加乌烟瘴气,简直是一箭双雕!”

李永芳献言道:“当年我在明朝为仕时,就耳濡目染了不少党争之事。齐、楚、浙、宣、昆,再加上这东林学派,可谓党羽林立。单国本一事,党争就不曾断过。若此番能加以大肆渲染,定会有定乾坤,扭局势之妙用。”

皇太极紧接着补充道:“此行王化贞不止派了她一人混进辽阳。儿臣彻查过了,与她同行还有一人,名叫孙行,乃是王化贞的心腹孙得功的堂弟,更是此行前来监视她的耳目。此人固执不知变通,一心报国,没什么心机。若能加以利用,说不定能作蒋干一用。”

努/尔哈赤有几分怀疑,“此消息可确凿?”

“千真万确。儿臣在广宁的耳目,不止一次看见过王化贞带着孙得功二人,亲密无间,外出巡视。若非是对他信赖有佳,这个招降的差事,也不会交给他的堂弟来做。”

孙行的确提到过是有个中军堂哥,没想到此人竟会是王化贞的心腹,难怪孙行会如此忠心不二了。这个消息,连我都无从得知,看来皇太极的影士,真的无处不在,消息灵通至极。

努/尔哈赤到底是个赏罚分明的人,虽然明知皇太极此计并非空穴来风,但客观来看,此计的确可行,遂点头道:“辽沈一战,大金也需要段时间喘息,好好休养一阵了。若是真能不费兵卒,就拿下广宁,那真是极好的!”

“父汗,儿臣所出之计,乃深思熟虑后所得。无论此计是否能骗得王化贞,至少值得一试。”皇太极乘胜追击,单膝跪地,请命道:“儿臣……斗胆恳请父汗,给她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大殿上一时陷入了沉默。

“说到底,你还是在为她求情了?”

努/尔哈赤神色中带着责难,亦是无奈道:“老八,你一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来不用阿玛操心。只是儿女情长的事情,该放一


状态提示:102.【山重水复疑无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