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混在蜀汉当皇帝>124章:吸纳流民 调整两税

德阳殿,刘璿和满朝文武听到周磊的话都默然不语,这就是现在国家面临的最悲哀的事情。地域广袤,人口稀少,直接导致经济军事实力上不去,这就是三国之中蜀汉最弱的原因。三国之中,无论地盘,人口,经济军事对比看,蜀汉都是最末流的。

“众位爱卿,丞相的话你们有何良策?”看了眼大殿上的众文武,刘璿平静的问道。在心理,他正在呼叫萧何,想像他求教求教。可惜的是,并没有回音,估计萧何也在睡梦中了。

“陛下,眼下人口才是当务之急,只要有人口,咱们国力至少能上一个档次。人口,只能从流民着手。依老臣看,不如悄悄的接纳他国的流民入川。”德阳殿,户部尚书王全做为户部之首上前一步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陛下,老臣以为王尚书说的很有道理。每次一旦出现天灾人祸什么的,就会出现大量的流民,若是吸引进来,这样人口问题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德阳殿,王全刚说完,兵部尚书周岩也上前赞同道。

“谁还有不同意见吗?丞相意下如何?”德阳殿,看着许多低下头的众文武们,刘璿没有联系上萧何,只好暂时默认了王全的说法。于是,刘璿对着殿下得的周磊询问道。

“陛下,老臣也复议。但是,陛下可曾想过万一流民数量之大,咱们能不能吃的消。要是一下子吃不消,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听到刘璿的问话,周磊连忙躬身的答道。这个问题他以前不是没考虑过,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得不到太上皇的首肯,后来只好不了了之了。

“嗯,丞相所言不无道还有多少银粮?”龙椅上,刘璿听到周磊的话后,也是心中一凉,于是望向王全问道。

虽然现在多了两千万亩的耕地面积,但是收成还要等到明年。前期的投入必定是个无底洞,他之前还真没想过国库能否承担得起。

“陛下,国库只有银六百万两,粮四百万石。只是,这还是刚刚秋收上来的税赋。而且,还要等一年才能有收入。这一年里,万一有个什么好歹的。。。”德阳殿,王全听到刘璿的话,并没有多说什么,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于是很委婉的答道。

这些数字,只有王全知道。虽然看似很多,但是要面对一年的国家支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只好对着刘璿担心的说道。希望刘璿能够明白这一点,国库并不富裕。

“王尚书,引进流民这件事情你一定要慎重,切记量力而行。”德阳殿,刘璿明白王全的意思,国库的赋税是不能动的,于是只好告诫道。

其实刘璿是有钱的,如风钱庄自从开张后,到现在已过已经陆陆续续的积累了百万两银子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刘璿不打算轻动,前期诚信为准。要是现在他挪用了,忽然有人来兑银子,没银子兑给人家,那如风钱庄就悲剧了。

“陛下,老臣刚才初步算了以下,要保证每个流民生存下去,一个流民就要半斤粮食,一万人一天就消耗四十多石粮食,一个月就是一千两百石。朝廷只能挤出五十多万石粮食,再多就拿不出来了。大殿上,户部尚书王全简单的算了下,对着刘璿说道。

“嗯,这样吧,粮食在减半,只要保证流民不出乱子举行。另外也发动他们采野菜捕鱼打猎充饥。这样一来,一万人每天只需要二十石粮食,一个月最多不到七百石,咱们就可以接纳五十万流民了。记住,多接纳青壮年和孩子。”龙椅上,听到王全的话,刘璿心理盘算了下接着说道。

“是,老臣遵旨。”刘璿说完,王全听后赶紧答道。一个月七百石的粮食,五十万人就是三万五千石粮食,三个月就是十万石粮食,半年就是六十万石,他还是还能承受住的。

“对了,引进流民的事情急不得,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做。我会让天网协助你们的,一但别的地方有流民,你们到时候分批弄到这边就行了。”龙椅上,刘璿接着说道。他就怕下面太嚣张了,引起别国的敌视,他还不想打仗,也打不起。

“下面朕说个事情,关于农税和商税的问题。朕思虑良久,觉得有必要调整下税率。小李子传旨吧。”刘璿说完,边上的小李子就张开圣旨对着大殿上的文武们读了起来。

圣旨上大致的意思就是,以后农税和商税全部五十稅一。也就是说五十石粮食上交国家一石粮食,价值五十两的货物上交国家一两银子税钱。以后税赋,以此为准。

“陛下,商税是不是太高了,这样会不会导致商人不来咱们国家做生意了?”德阳殿,听了刘璿圣旨上的内容,周磊上前一步担心的说道。

“是啊!商税那么高,还有人愿意来这里做生意吗?”、

“陛下三思啊!这种事情急不得啊!”

“还请陛下已江山社稷为重。。。”

。。。。。。

一时间,大殿上全是反对的声音。对于农税,他们倒是没说什么。这个商税税率一出,纷纷跳出来反对。有的为公,有的当然是为了自己了,毕竟好多人都是一些商家的幕后之人。

“住嘴,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至于你们为什么反对,朕也知道,在这里就不说破了。朕想说的是,朕不是傻子,这个税率和你们某些人的收益比起来一点也不高,别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九九。”望着下面一些可恶的嘴脸,刘璿大声呵斥道。

“退朝。。。”

说完,刘璿第一个离


状态提示:124章:吸纳流民 调整两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