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江相>129 策马江西·钱塘会馆

先有八门,后有如墨。魏水为了更好的用人,简直是把自己都当成了武侠小说里头的魔教教主了。而眼看着其他人都各有各的事情做,自己却依旧是闲人一个。田明理看了眼和自己一样清闲的冯晓晓,不禁打了个冷颤。心道:该不会他的任务还是看着冯晓晓吧?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趁着魏水还没有把确切的事情安排下来,田明理急忙见缝插针的问道:“先生,那我呢?我干什么?”

“你?”魏水还真是把他给忘了。不过如今一想,一时间却也不知道该给他安排个什么事情好。正愁的时候,却突然想到了那天冯晓晓和他说今后的计划时,提起过的事情。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你自然有你的事情要做!而且,你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田明理听魏水这么一说,登时便高兴起来,又急急地追问道:“先生,您尽管吩咐,明理一定替您做好!”

做好?能做得多好?

魏水并不觉得这件事情他能做好,但是,这件事情确实重要,现阶段也只有交给他,才能够放心。如此一想,魏水便向他交代道:“是这样,我想在南昌建一座会馆,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钱塘会馆!”

“会馆?”田明理听了,不禁觉得有些惊讶。其他人也纷纷互相对视,纷纷猜测着魏水的真实意图。

对于这个词语,虽然说不能算是很熟,但众人也并不陌生。

最早出现会馆,应该是在永乐朝的时候,名叫芜湖会馆。

有明一代,科举基本上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历经洪武、永乐多次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科举考试可以说是比以前更简单,但也更加趋于格式化了。读书入仕,已经成为天下人的一个想要向上登攀,脱离原有阶层的必经之路。因此,读书之风盛行。

前去京师参加科考的举子们,大多都并非豪富之家。乡音难改,人地生疏,再加上还有些十分贫困,以至于常常会受到京师商家的欺凌。出于同乡情谊,先入仕途、亦或是有些资财的同乡前辈,便自发的筹措钱财,购置房产,为后辈学子建立这么一个可以歇脚住宿、准备考试的地方,这种地方,被称为会馆。

但现在,魏水想要在南昌建一座会馆?这是什么意思?

别说南昌不是京师,来考试的都是江西省人。就算是真的为那些学子建一个会馆,那也用不着非得叫做钱塘会馆吧?钱塘这两个字一出口,就带着浓浓的浙江味道啊!

他们的疑惑并不难猜,魏水知道会馆这个词,也必然是对来历掌握得很清楚了。见手下人都不理解,就连张阳这一次,也没有贸然开口,最终,只得由他开口解释道;“我大明开国这么多年,百姓安居,商贾乐业,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叫做‘安土重迁’。不是遇到了必要的事情,绝没有人会轻易离开家乡,到外面人生地不熟的打拼。我建这么一个会馆,也是尽一尽同乡之谊,把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凝聚在一起。无论是单纯的居住,还是要做些生意,都比单打独斗要强得多。”

慈善机构?冯晓晓看看魏水,怎么都不觉得这个词能跟他联系到一块儿去。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怎么可能那么大方?果然,魏水接下来的话,就印证了他的想法。

“要吸引同乡,那么钱塘会馆必须现在江西扎稳脚跟。等到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要建自己的善堂、塾馆、药铺,招纳同乡。有钱的,可以出钱入股,一起做买卖,但控制权必须在会馆手中。没钱的,可以为他们介绍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有所依仗,不再任人欺负。”魏水说罢,又看向了田明理,问道,“我这样说,你能明白了吗?”

田明理其实还不算太明白,但看魏水那一副‘你一定明白了吧?快告诉我你明白了!’之类的表情,也只得点头说自己明白了。即便有想不明白的地方,待会儿问问张阳不就行了吗?看起来,那倒是个头脑很聪明的。

所有手下的工作,就这样井井有条的安排了下去。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其他人固然有他们自己的事情去做,但魏水却是准备好好的休息一下,以便应付明天的大事了。

可他刚刚宣布散场,却被冯晓晓扯住了衣裳。

“这大庭广众的,不好吧?”魏水瞥了眼自己被揪住的衣领,对冯晓晓笑着说道。

还未来得及走开的冯捷当即便瞪起了眼睛,呵斥道:“晓晓!快放手!不准对二爷无礼!你听见没有?”几声呵斥没有用处,冯捷记得就要上前拉扯,却被魏水一摆手挡开了。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冯晓晓的手,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慢慢地将她的手指掰开。

冯晓晓立马就要再揪住,却见魏水一笑,握住了她的手。

“小姑娘。”魏水对冯晓晓绝大多数情况下还都是有足够的耐心的,此时正笑眯眯的跟她讲道理。抬起另一只手指了指衣领的部位,对冯晓晓道,“这里,不能乱抓的。记得,抓住衣领,不仅仅是一种挑衅或者是侮辱的动作,而是要命的!放任其他人抓住你的衣领,就是把自己的喉咙、命脉交到了对方的手上。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以后记得了?”

魏水松了手,冯晓晓愣了半天,才想起把手缩了回来。

“二爷……”冯捷有些忐忑的叫道。

魏水摇摇头,表示没关系,转身欲走的时候,却又突然回头叫了唐骥一声道:“我记得我给你的分工是盾?这次就算了


状态提示:129 策马江西·钱塘会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