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江相>235 ·变与不变

魏水裁革锦衣卫将校?

这个消息如果是别人说给杨慎听的,杨慎必定会对此嗤之以鼻。但这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却偏偏是杨廷和讲给他听的,让他不得不相信。

“可是……魏水是怎么做到的?”杨慎依旧不明白,“难道他打通了诏狱的关系?不会吧?他有这么大的能耐?”

如果这不是自己的儿子,杨廷和真的想狂呼‘朽木不可雕也’了。难道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能明白吗?

“不是魏水有这么大的能耐。而是他有这么大的魄力,陛下也愿意给他这样的权力,让他放手去干!所以我说,别看魏水罪籍未脱,这并不耽误他为陛下做事,并不耽误他插手朝堂!”

杨慎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爹,那我们该尽早的阻止他啊!”

杨廷和摇头道:“阻止如果有用的话,内阁阁臣们不会阻止吗?但现在这个情况,就是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我们越是针对魏水,陛下就会越是信任他!我们这样做,只能是把陛下推向朝臣的对立面,把陛下推向魏水!”

“可是……那我们该……”杨慎犹豫道,“爹,该不会是我们又要和魏水握手言和吧?这怎么能……”

“怎么不能!”杨廷和简直没有办法和儿子交流下去了,两人的观念差别太大,根本无法达成一致。但杨廷和还是解释道,“向魏水伸手已经是内阁既定的事情了,原绍兴知府苏国微的斩刑很快就会判下来,不等秋后,斩立决!而且,再有些日子就要过年了,改元的时候,内阁会求请陛下大赦天下,借机会让陛下将魏水放出来。到时候,陛下感觉到魏水可能与内阁走得近,自然就会疏远他了。到时候,此人能用便用,用不了也可以将他放归。只要不逼急了他,他是不会狗急跳墙的。”

杨廷和与杨慎的谈话以杨廷和的决断结束,内阁对于魏水的妥协,既代表了杨廷和为首的这届内阁想要平息乱事、早日将国家拖上正轨的心愿,同时也代表了他们骨子里的不够强硬。

试想,如果杨廷和等人够强硬的话,在历史之中,又怎么可能轮到杨慎等人上台充硬骨头?三朝老臣的分量和影响力,绝对是杨慎等人无法比拟的。而嘉靖临朝的这前几年内,杨廷和等人的不停妥协退让,达成平衡,也正是给了嘉靖难得的扩充实力、熟悉朝政,最终一举爆发的机会。

历史的轨迹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有了魏水的存在,大明的时间表似乎提前了很多。但本质的流程,每个人的命运,乃至是大明的发展方向,也却绝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转眼入冬,已经是十二月了。

北京城内雪片翻飞,冷风煞骨。但历数整个京城之中,心里头最冷的,大概就只能是张阳了。

其实,一开始,在他听从魏水的命令,向嘉靖皇帝上书,与群臣做对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这辈子,如果想要在朝堂之中混迹,就会被打上一个孤臣的烙印。而孤臣,就好比是离弦之箭,如果胜利了,也许还会被收集起来,用来打造下一批箭。但如果形势需要,亦或是战败了,这支箭,除了焚毁于战火之中,不会再有其他的下场。

其实早在朱厚熜与内阁达成协议之后不久,张阳就接到了自己被调走的公文,但却一直拖到如今,才踏着满地的雪花,恋恋不舍的离开京城,赴南京任刑部主事。

临行前,没有一个人来送他。

也许魏水如果不在诏狱里头关着,是一定会来送自己的吧?张阳叹了口气,回想着昨日求见陛下的时候,说过的话。

“……是时候,可以向内阁下旨,给兴献帝、兴献后的尊称之中,加上一个‘皇’字了……”

张阳是因为这场争斗踏入朝堂的,自然希望这场争斗继续下去。这样,自己就还有用,就不会被闲置太久。陛下与朝廷争斗不断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的。

说到底,还是不甘心呐……

“张大人。”

京郊,张阳看着眼前冷面的墨大,笑了一下。

“你是来送我的?是奉了二爷的命令吗?”

墨大摇头,将手上的一个布包递了过去,说道:“是我自己来的,二爷并不知道你今天走。拿着吧,一些细软干粮而已,路上应该用得到。”

张阳接过了布包,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墨大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他问道:“怎么?你不是忠于二爷的吗?我离京这种事情,也敢隐瞒?”

墨大抽回手,冷着脸,突然笑了。

“张阳,你真的以为你在如墨有多高的地位吗?现如今,如墨的统领是我不是你。事情是否该禀报给二爷,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你说得对,我是忠于二爷的,这个,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在我眼里,你离不离开京城一点儿都不重要,并不需要二爷知道,更不需要二爷为此伤神。我倒是真的很希望二爷就此把你给忘了,这样……”

后面的话,墨大没有再说。他紧盯着张阳的脸色,希望在他脸上看到一些想要看到的情绪,却遗憾的发现,在张阳的脸上,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

“我走了,你也不会是如墨永远的统领。墨大,如墨是二爷的如墨,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你如果像我,大不了,是和我一样的下场。耍小聪明,却只有死路一条!”

张阳的话回荡在墨大耳边,久久未曾散去。

墨大凝视着张阳的马车远去的背影,将这番话细细琢磨


状态提示:235 ·变与不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