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德军精锐的地空联合进攻,波特兰角的英军根本是难以招架,由于他们没有想到德军会大这个方向登陆,所以修筑的防御工事也不坚固,再加上登陆的德军越来越多,终于,英军的防线崩溃了。
截止下午一时,德军基本上全面控制了波特兰角。
而在德军控制波特兰角之前,朴茨茅斯、埃克塞特等几个登陆点也发生了惨烈的战斗,防守的英军知道一旦让德军站稳脚跟,从而进入英伦三岛腹地,他们的祖国大英帝国,将危在旦夕。所以,英军的抵抗不可能不激烈。
但是,由于最高层的判断失误,导致盟军的防守重点根本不是这几个方向,而且还距离这里很远,所以让这里的守军面对德军来说,力量相差非常悬殊。
盟军最高指挥部也知道,凭借德军几个登陆点的防守力量,恐怕是很难挡住德军的脚步。所以,在知道这种紧急情况之后,最高指挥部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派出各种增援。
但是,主力距离登陆点太远了,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抵达的,而且交能枢纽大多被德国空军破坏,更加迟缓了行动。而派出的小规模增援部队,在半路上就被德军的空降部队给截止住了,真正能够及时增援到的部队少之又少。
在天黑之前,德军的主要几个着陆点基本上都被控制了,出动的十八万的先头部队,成功的跨越了英吉利海峡,登上了英国本土。
已经成功登陆的德军并没有迅速的扩大战果,而是加固着陆点的防御,以保障后续部队能够源源不断的登陆。
而德军的庞大船队,边运输兵员,更多的将将物资迅速的运上岸屯积起来,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些登陆点,由于德军的到来,变得非常的忙碌了起来,到处是累积的各种物资,以及密集的忙碌的人员。
紧随着,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也开始被一步步的运抵上岸,当两个装甲师被运上岸之后,德军迅速的开启了闪电战模式,开始从登陆点向英国腹地进击。
盟军已经知道无法将德军赶下海了,他们迅速的改变计划,开始将大量部队调往伦敦一带,准备固守伦敦,因为他们清楚,德军登陆后的首要目标,肯定是攻击伦敦。
在盟军准备防御时,德军也不停的将海狮计划的部队运上英伦三岛,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便有超过一百万的部队和物资登岸,并逐步的将英国西南部区域占领,其中一个原因是盟军在这块区域的防御力量不强。
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停的呼吁英国要尽一切尽量抵挡德军的入侵,态度依然强硬。但是,英国的国力却有些力不从心,而且美军似乎也有些顾忌了,德军登陆英国,则意味着英国已经非常的不安全了。
而英国是个岛国,如果美军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增援进英国本土,一旦战败,想要将兵力再撤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想当初,敦克尔刻离英国本土那么近,但最终就以失败而告终,美军想想撤回万里之外的本土,那就更不简单了。
于是,美军为此出现了矛盾,分成了两派,两派有共同的观点,但也有不同的分歧。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都同意继续对英国给予支援。
但不同的观点是,其中一派表示只给予物资上的帮助,不再派美军增援,不能将美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国外,要准备本土防御了。
而另一派则强调必须要派军队前往,还要加大兵力的投入,这样,既可以让战争继续远离美国本土,同时也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强英国人的抵抗信心,也能够消耗德军的力量。他们觉得,在英国消耗德军的力量,其实也是在保卫美国。
丘吉尔似乎想到了美军可能会退缩,于是及时的和罗斯福沟通了一下。而罗斯福,其实也赞同加大对英国各方面的支援,将英国变成战场,其实对美国没有任何坏处,英国坚持得越久,对美国也越有利。
最终,罗斯福说服了国会,但为了最大的保障派出的部队的安全,美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提前准备好大量的船只,一旦战局不妙,便准备第一时间将部队撤出英国本土,以免随着英伦三岛一起覆灭。
在美军最终决定继续向英国增援部队时,德军已经开始向伦敦进攻了。一百一十万的德军,以六个装甲师为先锋部队,再以几千架飞机在空中配合,快速的推进着,空地联合,势如破竹。
以前只是看到德军在其它战场使用闪电场的惊人战果,此时,在切身的直面德军闪电战的威能之后,英美两军都切实的感觉到了这种战法的恐怖力量。英军还好一些,初来乍道的美军,很多部队直接被打懵了,整师整师的被歼灭。
伦敦效外由美军驻守的三道防线,仅仅三天时间就被德军突破了,美军也是死伤惨重,这也算是他们交的学费吧,二战的模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一战的传统战法,给他们深深的上了一课。
德军还是依照进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几座大城市的战法,依然先集中火力和兵力突破敌人的防线,然后深入城内,再一步步的用优势的装甲部队清剿依托城市建筑防御的敌人。
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突破,盟军根本挡不住,于新年伊始的1月1日突破了盟军的防线,进入了伦敦城。
无奈之下,盟军只能放弃伦敦外围阵地,全部收缩进入伦敦。随即,双方进入了巷战,为了配合地面的行动,这次德军配备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