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王洪英过的是真爽,年三十只要拿着锅铲在锅里挥动几下,把年饭的菜烧好就是全部的任务。正月家里来人也是这样,只要拿锅铲烧菜就好,其它的就连动刀子切菜都不用她来。小日子过得是爽歪歪!
刘百全和祝玲珑这个年也过的很称心,老二夫妻俩终于认清了形式,不再视父母和大哥大嫂为仇人,而是放下面子,主动求教刘余金很多的事情。
其实啊!他俩再不低头也不行了,老海一个孤儿现在都比他们过得滋润、谢家的亲戚都已经开始整家的过来帮忙、王家的亲戚一个个都跟大哥得了实惠,只有他们在越过越穷。而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过得不好,不但没有人同情他们,反而是一个个都嘲笑他们两口子。说他们俩蠢到了极点,自家有这么厉害的哥哥不知道跟着好好干,却到处咒骂哥嫂说哥嫂的坏话。
这种不识好赖又恶毒的人,谁都看不起,更加不愿意打交道。随着刘余金家的生意做的越来越好,乡邻们跟着获得利益越来越多,不搭理刘余银两口子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干农活在狭窄的田埂上面对面碰上了,都没人愿意给他们面子打声招呼,完全被孤立(漠视)了。
人也是有群居特性的,刘余银本身性子不是那么活跃,被人孤立(漠视)还能忍受。但是张明凤就不行了,她总是自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就这么被人孤立远离,怎么能够接受得了?再有一个或许是王洪英家离着远了,没有她们婆媳之间相处的跟母女似得、姑嫂之间跟亲姐妹似得刺激她,她对于婆婆、大嫂她们的嫉恨也渐渐的淡了。
今年大年初一带着孩子过来时,不再是不屑的仰着头,招呼都不打一个。先是自己规规矩矩的跟婆婆、大嫂、公公、大伯子实实在在的说了一句:新年大吉!接着又赶紧叫梅香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再坐下喝茶、吃糕点、闲聊天的时候,也不是往年的三句话里有两句半是带着刺的,这回倒是认真的聊了一些去年地里收成怎样、牲口怎样、平常生活吃食怎样等等。
这边刘百全、刘余银、刘余金、刘明华几个也聊得很融洽。刘余银在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跟刘余金说了一件事:“老大!我已经跟过水田的那几家打过招呼了,等过了正月就跟他们换那块田。您说养荸荠,可我不懂怎么养,您还得教教我!”
明华自从上了农业大学,就专门针对自己村里的一些田地状况翻了很多方面的书籍;留心听教授讲课的时候,提到的时下一些农副业;有些拿不准的还特地咨询有实践经验的教授。因此,对于二叔说的这片过水田,他心里早就有了规划。原本想等明年实习的时候,让伯伯帮着跟那些人家承包下来,做他的实验田。没想到,二叔已经捷足先登了。
“二大!您是要把那些田全部都拿下来吗?您家不是只有一亩五分田么?怎么够换下十几亩的?”
刘余银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只换了关亮家的三亩,其余的都是跟人家租的,一亩田一年给两百块钱。”
刘余金听了很吃惊啊!乖乖,余银什么时候有这个胆量了?只不过,只要老二两口子是真的打算好好过日子,他自然是愿意帮忙的。只是,这承包私人田和公家田是不一样的,公家田不会随意更改,这私人要是觉得自己亏了,他能随时跟你解约耍赖。想到这儿,他有些担心老二,便带着一些犹豫的劝劝他:“老二~,你没有别的办法拿到他们的过水田么?我觉得你最好是直接转到你的名下,要不然他们见你挣钱了,半道上不承包给你了,你怎么办?不是白忙乎了么!”
刘余银一边高兴一边着急,高兴的是,大哥说他能挣到很多钱,着急的是,怕到时候白忙乎。
“那怎办?我家已经没有好田了!”
刘百全想想自己跟老婆子有一亩好田,能换两亩,大儿子家还有一亩五分好田能换三亩。还差一大半呢!刘余金也同时想到了自家和伯妈的田地。
刘明华倒是没想这些,他想的是这田应该怎么安排养殖收入会最高,绝不只是养荸荠。
“二大!我觉的您把田拿到手不单单可以养荸荠,还可以养黄鳝、养泥鳅和养牛蛙!这几样可以同时养,收入比单养一样要高很多。而且荸荠、黄鳝、泥鳅只要有水就行,多少不受影响,牛蛙是两栖动物也不在乎水多水少,只要有个陆地供它们活动就好。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黄鳝、泥鳅、牛蛙在市场上,都是紧缺的高档食品......”
刘余银和刘百全还在云里雾里的听着,刘余金却已经听出了未来前景,连忙打断明华问道:“你说的牛蛙是什么?从哪儿能弄到苗子?你可会养?”
“牛蛙是书名,我们家都叫田鸡!省城那边比黄鳝还贵,一斤牛蛙要十几块钱呢!苗子好搞,要多少,我们学院都能帮着弄到。”
刘余金立马转头对向刘余银,很郑重的说道:“明华说的这个能做,我们现在想办法把所有田都换过来,不能照你原来说的两百一年租下来。要是照着明华说的做,一亩田一年至少能挣两三千。这样的话,人家就是翻倍赔钱给你也得把田要回去。”
他们正要商量怎么样才能换到那么多田的时候,就听到院子杏香在招呼人。这是老庄的人过来给刘百全老夫妻俩拜年了,他们赶紧停下话题,站起来迎接客人。
王洪英和祝玲珑、成路媳妇则忙着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