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灵学修士>第一章 山中少年

夕阳西下,青牛山下宁静山村间炊烟袅袅,晚霞倒映在村民淳朴的笑脸上,更显出一片祥和。忽自山南传出一通鼓音,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也惊散了林间一片闲云野鹤。

山林之中,一弱冠少郎听闻鼓音蓦然回首,稚气未脱的脸上泛起一种难以明言的笑容,那笑中带着讥讽,仿佛嘲笑着世间庸人;又似带着佛的怜悯,含着普度众生的宏愿,清秀的五官谈不上帅气,却带着同龄人未有的淡然与从容。不算宽阔的肩膀上扛着一头小鹿,肱二头肌微微隆起,夕阳照映中肤下如钻石般耀起点点星光,崎岖难走的山路在少年脚下恍如平地,一溜火光直奔山南。

向阳坡上,一座破落道观兀自耸立,观中无佛无仙,大殿上供着一位纶巾羽扇的中年儒士,大殿中央一僧一道正围坐手谈,居右手的僧人身披一件几近褪色的黄缎袈裟,危然跪坐,额前两道白眉长挂及胸,居左手的道士鹤发童颜,箕坐于地,显得懒散不堪。二人围战正酣,突然殿门洞开,一个清亮的声音风风火火地闯入耳中:“师父!我打到一只傻狍子,今晚能开荤啦!”只见那道人微微蹙眉,责道:“小道,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慌慌张张像什么样子!还在大殿之上妄言杀生,该当何罪?”少年微微低头,在两位师父看不到的阴影处扮了个鬼脸道:“是,徒儿知错,徒儿这就把狍子安葬了。”老道一听,顿时急了:“小兔崽子你敢!大半年了才见点荤腥,老子容易嘛!”少年一翻白眼,仿佛对此习以为常,戏谑地甩出一句:“狍子是炖汤还是红烧啊?”此时,少言寡语的老僧口唱一句佛号道:“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狍子还是烤得好。”“知道啦!装什么装。”少年一边嘟囔着一边向斋堂走去。

“小兔崽子,没大没小。”道人不忿道。老僧微微一笑,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小道也已经双十之年了啊。师兄,咱青牛门历来双十入世,小道当入红尘了呀。”老道未回答,眼神渐渐失焦,似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那年道人入世游历,路过一偏僻山村,见到一群村民正将一个四、五岁的儿童沉入河中,孩童已然五花大绑,竟是不哭不闹,脸上带着那种讥讽世人的微笑。道人大感奇怪,忙拦下村民问明始末。村民见有人阻拦,顿时群情激奋,七嘴八舌、高声谩骂,乱乱哄哄好一阵方才听明白,原来这孩子被村民们认为是灾星。孩子一出生也不哭也不闹,两只眼睛竟是圆瞪着,满眼的好奇。长至三岁尚且口不能言,忽有一日竟然开口,这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将家人吓个半死。这三岁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说道:“奶奶要去了。”大人自当是童言无忌,可不过午时,家中重病的奶奶便安然离去了。此后,凡村中老人将去,这孩子一定在旁陪伴,时间一长,家中有老人的人家都将之视作灾星。村中人对之无不厌恶,希望将他驱逐出村,直到五日前,孩子又道:“山要塌了。”一时间,村中人心惶惶,求神拜佛。然而,两日后山石依旧如期滑坡。灾难过后,不知是谁开始传言说,山神发怒都是因为那孩子,只要把那孩子沉入山河,献祭给山神,就能平息山神的怒火,于是就有了当前这一幕。道人听完,满脸的诧异,这时他怀中的孩子突然开口了:“你怎么不一样?你是金色的。”

......

混沌洞开,生天地万物,世间万物皆有其灵。山水含灵,聚守千年成风水大势;草木含灵,伏万年聚精魄化精怪;牲畜含灵,修千年聚兽魂化妖物;而人作为万物之长,不同于他物。人生而含灵台,灵台之上供天地人三魂,此三魂为天地之间第一奇灵,三魂可化七魄、开灵智、启天目。三岁之前,人之灵台纯净,天目长开,可览世间万物之灵,而三岁时灵智未全,孩童难以将所见详述。三岁之后,灵智全则灵台受染,天目自闭,三岁之前的记忆尽皆模糊。若要天目不闭,唯有两种方法,一是修行功成,时时清扫灵台,则天目自开;二是天赋异禀,三岁之前天目与灵智齐开,则此生天目不闭。然而这种人万世得一,此人若是修行则事半功倍,乃天造奇才。

而这个被视作灾星的孩子便是天赋异禀之人。道人听到孩子说道:“你怎么是金色的?”一时惊得全身一个哆嗦,修行之人可修自身之灵,功有所成灵体可化为金色,也就是世间常说的金身。然以道人的功力,莫说是三岁孩童,便是一方大寺主持也别想看破分毫,今日被一个孩子说破,道人心想:“罢了,这孩子必是天地奇童,今日与我有缘,我必收其为徒。”于是寻来孩子的父母,说明其收徒之愿。孩子的父母皆是老实的庄稼人,本是木龆ǎ现在一听孩子不用死了,自是喜不自禁,满口的答应。孩子本无大名,道人一时兴起,便为孩子起名为:道风。

老道收了这徒儿如获至宝,连游历都顾不得,径直回了青牛山,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老道的师弟向来行踪成迷,那日竟是恰巧也在青牛观中。和尚虽未开天眼,却有着一双轮回瞳,能看人之前生后世,运起轮回瞳静观片刻,早已入无法无我之境的得道高僧脸上竟显出惶恐之色,待到收了神通,和尚沉默了一会儿,道出一句:“此子不凡,吾不配观之。”说罢竟是狠下心来将此前大半生的记忆尽数抹去,唯留下一个念头,那便是收此子为徒。老道本是不愿,只是


状态提示:第一章 山中少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