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非常神豪>第二十一章 泓水之战

点燃火药桶的人正是高教授,他今天本来是准备介绍完商鞅之后,直扑秦名将白起的,可一想到台下还有两个想要好好斗一场的学生,心血来潮之际,就顺手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论宋襄公”。

写完题目之后,高教授笑道:“昨天我们说了宋楚泓水之战,也曾提到过这个春秋五霸--宋襄公。如果没有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过是个稍有作为的国君,早已被世人遗忘。如果没有这场惨败,他也不会被尊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两句话虽然听着有点别扭,但却很真实。对于这个宋襄公,昨天我已经说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哔!”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高教授的话刚刚落下,全场一片哗然,大家都将目光聚集在第一排的两人身上,讨论着接下来会爆发怎样激烈的争论。

果不其然,穆秋枫唰地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抢先说:“对于这个昏君,我只想用四个字来概括,虚伪,愚蠢。”

显然抢先下手的穆秋枫选择了最容易,也是大多数人都支持的观点--否定宋襄公。

高教授有些失望,“谈谈你的见解。”

穆秋枫傲然地瞥了陈乐一眼,这才说道:“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空谈不切实际的古时君子风度,这就是虚伪;为了守迂腐的信条,不听臣下之言,放任楚国安然渡河,导致在军事上处处被动,最后一败涂地,这就是愚蠢。”

“说得好!”穆秋枫刚说完,场下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缓一口气,穆秋枫接着说:“如果将礼仪用到君子的身上,会使君子之风发扬光大;但如果像宋襄公这样用错地方,只会自取其辱,不但误国,也害了自己,成为后世的笑柄。

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这样的人不是昏君就是夜郎自大。”

在大家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中,穆秋枫带着胜利的微笑坐下,目光落在陈乐身上,一样的挑衅,还夹杂着些许炽热。

陈乐悻悻地摸摸鼻子,暗叹这个女人还真不好惹。

“秋枫说得很好,有没有哪位同学和她意见不一致?要是有的话,就站起来跟大家说说。”

虽然话是面向大家说的,但高教授的目光却未曾从陈乐的脸上移走。

随着他话音的落下,同学们的目光就像探照灯一样打在陈乐的身上。

陈乐突然觉得被这么多人聚焦,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无奈地站起身,他缓缓地说道:“我倒觉得宋襄公没有那么不堪。”

高教授笑眯眯地点点头,“说说你的理由。”

陈乐略作沉吟,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泓水虽败,但败得很特别。宋襄公两次为坚持作战规则放弃胜机。因此,这败仗内涵丰富。

宋国实力弱于楚国,泓水之战事关霸业,但在这样重大的关头,宋襄公勉力保持君子风度,勉力恪守商周以来的作战礼仪。这种坚守,代价巨大,但也是值得的。

古老的战争礼仪,或许必然被破坏或被放弃,但是也必须要有人来坚守,因为中华民族的传承是从来不间断的。

汉朝建立后,人们反思几百年大规模残酷战争,重新评判宋襄公,推重为春秋五霸之一,这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

陈乐的嘴就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根本停不下来。

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脸诧异地望着陈乐,本来是个必死的局,没想到被这家伙越说越活了,这些理论书上都没有记载,而且居然还能跟民族大义挂上钩,众人心中此时唯有叹服。

只是他们却没有想到,陈乐后来说的话更让他们吃惊。

“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赞许宋襄公‘偏战’、‘不厄人’、‘不鼓不成列’的精神,是严守传统作战礼仪。”

“等等,你说的‘偏战’、‘不厄人’、‘不鼓不成列’是什么意思?”穆秋枫突然出声问道。

陈乐笑着解释:“所谓‘偏战’,是各居一面,摆好阵势,鸣鼓作战;‘不厄人’指的是不乘人之危;‘不鼓不成列’则是指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还有想问的吗?”

穆秋枫摇摇头,“没有啦,请你继续。”

陈乐继续说道:“‘不相诈’,是所谓符合礼仪的‘文王之战’。关键的时刻,在重大利益面前,宋襄公能坚持作战规则,‘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既然《公羊传》称泓水之战为文王之战,那试问这样的国君怎么能随便用虚伪、愚蠢这两个简单的字眼来概括呢?”

旁人见陈乐满口的之乎者也,多半不懂,却听他说的有理有据,陈述时更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无不为之心动,暗自佩服,高教授则是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内心暗自赞许。

只有穆秋枫还在思索着反击的理由,对于眼前的这位少年,她已经心生敬佩,至少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她是背不下来,可她也不想就此认输。

沉默一会,她站起身,又向陈乐发起进攻,“但你不得不承认宋襄公最终还是败了,而且是败得一塌糊涂,导致宋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陈乐淡然一笑,“失败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可至少宋襄公让历史记住了他的闪光点。抱着成王败寇的心态,去评价历史人物这是片面的,英雄是不能用成败来下定义的。

西楚霸王虽然失败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泓水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