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天南剑侠传>一二九 武当玉树(7)

郑铁塔因为输给了玉树,自问无颜留在“聚英堂”,都不向任何人告辞,便自行去了。玉树见他此时倒象条汉子,虽然莽直,倒也骨气,看着他背影消失在门口,这才转身朝房子大厅走去。

眼看快到大厅门口,只听风声飒然中,陡然觉得寒气扑面,一柄剑无声无息地刺来,刹那间,但见头顶上空方圆丈余,有无数剑花,朝玉树扑将下来。这人既不示警,也不打招呼,突然间便出杀手,要将玉树一着置于死地。

这本不符江湖规矩。但玉树心知这里既是龙潭虎穴,谁还会讲什么道义规矩。当即气转全身,全身真气流转,护住身体,腰间长剑如长了翅膀般“突”地弹在手中,剑早已经迎将上去,他后发先至,密集如骤雨的兵器相交声过后,头顶上方的剑网一一消失,只见半空中轻飘飘落下一个人来,沉声道:“好剑法!请问阁下所使的是什么剑法?”

玉树循声望去,见右前方站立一个全身黑衣的四十多岁的男子,面目阴鸷,手执长剑,冷然而立,适才的攻击、问话正是他所发。玉树微微一晒,不答反问:“阁下想必便是岭南一剑陈莫悲吧!”黑衣人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但随即消失,紧了紧手中的剑柄,答道:“好眼力。在下正是陈莫悲。我问的话阁下还未回答!”声音依然冷冰冰的,没有半点感**彩。

玉树道:“冷面剑客之名果然不虚,素闻阁下的‘剑雨流星’十分了得,今日一见,果然不俗。”两人刚才眨眼间对了三十余剑,虽然陈莫悲出手在先,有偷袭之嫌,他外号为“剑雨流星“,是喻他出剑之快,快逾流星,但并未占到半分便宜,现下听玉树一说,面上便有几分挂不住,冷声道:“既然阁下瞧不起陈某,不肯见告高招名称,便再向你领教。如若你胜得了我,便可以见到你想见的人了。”话音甫落,长剑一挺直向中宫刺来。这一剑又快又疾,剑光倏然一闪,直奔玉树心窝,这一剑有如电光石火,玉树早已经执剑在手,横剑一挡,火光迸溅中,将陈莫愁的剑挡开,陈莫悲一招甫完,一招又至,剑剑直指要害,两人不多时便过了数十招。

陈莫悲外号“剑语流星”,剑招以快闻名天下,剑光如山似海向玉树压来,如同一只猛狮要吞噬了玉树。但见玉树出剑极缓,东一剑西一剑,毫无章法,不停地划着圆圈,大圈套小圈,小圈又援引出大圈,奇怪的是任陈莫悲剑术如何凌厉,如何快疾,但均被玉树一一化解,尽数淹没在他划出的剑圈之中。

陈莫非六十六路剑法快要用完,仍然未伤到玉树半根汗毛,心中不由焦躁起来。之前玉树和雪山上人、程铁塔较技时,他也有所目睹,以为他不过拳脚厉害、内力高深,不料他剑术之奇,尤在拳掌之上,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求胜之心一切,便不免焦急起来,出招便不如之前绵密和严谨,又过了数招,陈莫非小腹之前便微微露出了一个破绽。两人都是剑术行家,对方只要稍有不慎,便有血溅当声之厄,只见玉树剑招一引,一剑直从破绽刺出,直刺陈莫悲小腹。

陈莫悲惊觉,待运剑回防已然不及,百忙之中,凝劲脚跟,双足微微一蹬,一根线般向后直弹出丈余,玉树的剑“嗤”的一声轻响将他衣袍刺穿了一个小拇指大的小孔。按常理而论,如是正规比武的话,陈莫悲一招便已经输了。

陈莫悲脸上一红,更不言语,挺剑又向玉树攻了上去。适才他这一剑避得极为惊险和巧妙,既体现了他深厚的内力和临机应变的能力,玉树也不禁微感佩服。

陈莫悲输了一招,按江湖规矩,本该让路于玉树,可他是三关中的最后一关,能不能进入大厅,至关重要。再说这不是江湖比武,输赢不仅关系到“聚英堂”的威望,更关系到自己在堂中的地位和江湖名声。也不言语,忽尔剑招一变,闪电般快刺三剑,退回数丈,又倏然趋近,再迅雷般快刺四剑,他这一招名为“退三进四”,是扰乱敌人心神的剑法,只有当遇到与自己旗鼓相当或强己的人方才用之。

陈莫悲十余年来纵横岭南一带,单以剑法而论,可称岭南第一剑,这种剑招本是不得已而用之,但凡一用,效果便是奇佳。但十余年来,陈莫悲仅用过两次,第一次是五年前“辽东长生剑”掌门呼延拓玉追杀仇人到了岭南,呼延拓玉的仇家与陈莫悲曾为同派师兄弟,那人被追杀得无处藏身,只得避祸岭南,求他庇护。陈莫悲本就是介于正邪之间的人物,既然同门有求,便慷然出来偏袒保护。呼延拓玉与他讲不通道理,两人便斗了起来,一百多招仍然难分胜负,呼延拓玉是北方武林领袖,为正道中人,家传“长生剑法”已经出神入化,达到了至臻境界,此时已经年近五十多岁。而陈莫悲四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但呼延拓玉内力比他强劲,剑术也要略胜一筹。到了第一百六十三招时,呼延拓玉一招“枉生阎罗”,直刺他咽喉,陈莫悲以一招“流星暗偷”来化解,剑锋一斜,横格而出,去挡呼延的长剑,不料这却是呼延的虚招,剑刚刺来三分之二,剑锋忽然变刺为斫,从中路直划下来,要将陈莫悲一分为二。

陈莫悲未料他突然变招,当下内力一聚,足跟一蹬,向箭般向后射出丈余,堪堪躲过,只觉一股凉意从脑门直到脚尖,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适才避开玉树这一剑,便与之同出一辙。陈莫悲知道再斗下去,自己难


状态提示:一二九 武当玉树(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