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龙飞大地>第39章 初练神功

苦苦思索了半天,赵云飞也没想明白什么是阴阳二气。

好在他不是一个死钻牛角尖的人,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也就不去想了,那样太耽误时间,还不如在练功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一边练习一边思考。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他对这句话早就有着切实的体会,当年他开始学着种地时,觉得自己年纪小,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到处都是难题,可是在真正动手干起来的时候,所有的难题却又都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贵在行动,空想的最终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炼化为电……”

“这里所说的‘电’是能让灯泡发光发热的电吗?”这一句话看似好理解,细想却发现毫无头绪。

赵云飞知道古代的许多概念都与现代不同,现代沿用了古代的词语,却将其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忽然想到留下一段文字和一首诗的绿园叟,自己与绿园叟比起来,可以说多掌握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知识,不知道这绿园叟当年对这个“电”字是如何理解的。

赵云飞摇了摇头,心想:“绿园叟也许是清朝人,也许是明朝人,甚至可能远至宋唐,然而无论是古代哪个朝代的人,当时的国内社会还没有建立科学体系,甚至都不知道科学为何物,恐怕这个绿园叟不会明白‘电’到底是什么。”

从电的繁体字形来看,上面是个雨字头,下面才是现在的简体的电字,可见,古人对电的理解仅限于阴天下雨时的闪电。

放在现代,电就没有那么神秘了,赵云飞虽然只是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但在小学的课本里,已经对电的基本原理有所介绍。

况且,他因为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他的各方面的知识比一般的孩子要丰富得多,电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平时换个灯泡,拉根电线什么的,都是他自己动手弄,也曾经不小心被电到过。

至于“龙”是如何利用阴阳二气炼化为电的,赵云飞没去细想,他知道自己就算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把这两句话想明白,也许“龙”与生俱来就具备这个功能,就好像蜘蛛能吐丝结网,蝙蝠能利用声波定位那样。

“遂以吐火喷烟,上天入海,驾雨兴风,幻化无极”,赵云飞坐在那儿轻轻点了点头,心中暗想,“原来是这样,龙有这样的本领是因为它能在自己的身上产生电……”

随即一转念:“那也不对啊,就算是身上带电也不可能飞起来,它身上又不可能有马达和螺旋桨……”

至于“无鳃可深潜九渊”,这似乎倒不难做到,海洋里有许多动物没有鱼那样的鳃照样在大海中生活,比如鲸,就算是人,如果肺活量要是足够大的话也能在水中停留很久……

赵云飞忽然由此想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练习俯卧撑,在吸一口气的情况下已经能做七十次俯卧撑,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过一次静态憋气时间,坐在椅子上吸一口气看着墙上的挂钟,测试自己能憋多久,测完的结果是——四分钟,他知道普通人连一分钟都憋不了。

那么如果“龙”的憋气时间足够长的话,在水中停留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人禀天地灵气而生,具三百六十周天大穴,任督二脉联络其间……《真龙诀》前一部分都是在讲龙,后一部分就是在讲人了。”赵云飞想道。

所谓的穴道和经脉,赵云飞对这些了解不多,倒是听韩拓讲过。

韩拓现在特别迷恋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写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全都看遍了,还推荐给赵云飞看,盛情难却之下,赵云飞只得勉强看了两本,然后就将书丢在一旁。

其实他也不是完全不感兴趣,农村少年有几个对武侠小说不感兴趣的?主要是他没那么多时间去看这些闲书,他比不了韩拓,自己家里那么多活儿,小吉还小,只有他一个人里里外外的忙活,而且,功课上的书是必须看的,而课外书,他本人更偏向于阅读古典名著和一些知识性的书籍,这些对学习还有些帮助,至于武侠小说,他觉得千篇一律,看多了也没什么用处,白白的浪费时间。

韩拓热衷于武侠小说,总找赵云飞谈论,说里面什么什么武功最厉害,赵云飞看过两本,觉得故事情节还是挺不错的,至于书里描写的那些武功,逻辑上完全不能自圆其说,简直跟胡扯没多大区别,他压根儿就不相信这些。

韩拓说:“点穴功夫太神奇了,只用一根手指头戳中穴位,那个人就不能动了。”

赵云飞说:“那个人要真是不能动的话,肯定是那人突然得了中风半身不遂!”

韩拓说:“人的手腕上有一个脉门,要是被武林高手扣住了,一下子就能要人的命。”

赵云飞说:“村北住的你的本家三爷爷,去朝鲜打仗没了一条胳膊,现在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当时李兰芳也在旁边,听了赵云飞说的话就忍不住嗤嗤的笑。

韩拓仍然不服,说:“书里有一套掌法,叫降龙十八掌,一掌就能把人的骨头打折。”

赵云飞笑道:“别管他是什么掌,我只知道骨头碰骨头,哪根骨头细哪根骨头折。”

李兰芳也笑说:“不对,是哪根骨头缺钙哪根骨头折。”

韩拓红了脸,着急说:“那你们说,是人的骨头硬还是砖头硬?”

李兰芳说:“那还用问?当然是砖头硬。”

韩拓这回有


状态提示:第39章 初练神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