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第三帝国>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第22机械化军增援

“师长,前方出现了数量巨大的坦克,正在向我们这边进攻过来!”菲利克斯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就皱紧了眉头。

己方的坦克部队,经过刚刚的冲击之后,燃料消耗了大概四分之一,同时弹药也消耗了十发左右,他们还有战斗力,而且,己方的军队士气正盛,按说是能继续冲锋作战的。

但是,如果对方的坦克太多的话,那就不同了,要是被对方的坦克海包围,包围到己方的坦克打光了弹药,那还是很麻烦的。

这种时候,可不能轻敌。

但是现在,撤退同样不是好的选择,如果撤退的话,对方的坦克,会冲上来将己方给反包围了,这是进退两难,在这种时候,当然只有勇者胜!

“师长,我们的hs-129攻击机,会在二十分钟之内赶到。”就在这时,一个新的消息传来,坚定了菲利克斯的信心。

己方的坦克部队,坚持二十分钟是没有问题的,而等到二十分钟之后,头顶上的那些坦克开罐器,就可以让对方的坦克部队迎来可怕的结局了。

“命令我们前面的部队,保持攻击队形,准备迎接庞大的苏联坦克部队!”菲利克斯终于下定了决心。

德意志的坦克兵,还没有怕过什么!

同时,此时对面的苏联坦克兵,也是气势如虹。

苏维埃第22机械化军,是律属基辅军区的意志机械化军,他们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终于赶到了战场上来。

同时,他们也知道前面爆发了坦克大战,所以在行军途中,变成了战斗队形。

第22机械化军包括第19、41坦克师、第215机械化师、第23机械化团,现在,两个坦克师的坦克部队,在原野上,摆开了一个宽阔的进攻面。

虽然有些凌乱,大致上是按照五十米一辆坦克来布置的,一百辆坦克,足足展开了五公里,而这样的坦克队列,一共有七排!

不错,他们有七百多辆坦克,正在向着德国的坦克部队进行推进,相比之下,对面的一百多辆坦克,简直就是毛毛雨。

在历史上,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时候,苏联虽然有上万辆坦克,但是先进的坦克,数量不过千,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德国人的坦克部队在欧洲纵横驰骋的时候,苏联早就紧张起来了,t-34坦克和kv坦克,都在进行大量的生产和装备,现在,分到第22机械化军里面的,几乎就有三百多辆,可以说,前三排,几乎都是这样的货色。

最前面那排,是八十多辆的kv-2坦克,夹杂着二十辆的斯大林坦克,中间两排,都是清一色的t-34,后面那些,才是一些早期装备的系列坦克这样的货色。

更加先进的斯大林坦克并没有在他们的部队里面装备,他们现在的这些坦克,已经是相当强悍的力量了。

尤其是那些大脑袋马桶头的kv-2坦克!

现在,莫得林还没有特别注意到那些斯大林坦克,从两千米外看过去,马桶头还是特别的耀眼,那些斯大林坦克,在这边看来,似乎和t-34差不多,都是浑圆的炮塔。

“注意,使用次口径穿甲弹,我们要在远距离上干掉他们!”莫得林在无线电里面大声地喊道:“先瞄准那些马桶头!”

次口径钨芯穿甲弹,这是历史上就有的穿甲弹代号,是德国最新研制的碳化钨穿甲弹,穿深相当惊人。

不过这种次口径,并不是脱壳穿甲弹,只是在弹芯外面包了一层软材料而已,但是现在,这个穿甲弹的代号,已经给了最新生产的脱壳穿甲弹上。

这种穿甲弹的性能是相当先进的,每一辆的坦克上,都携带了五枚左右,毕竟价格昂贵,不能随便使用,而现在,终于能拿出己方的看家法宝来了!

不仅仅是虎式坦克,钟形编队里面的黑豹3坦克,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脱壳穿甲弹,反正他们的坦克炮的口径都是一样的,是完全可以通用的。

钟形坦克编队,在继续向前开动,在疾驰的战车里面,装填手稳稳地把穿甲弹塞到了炮膛里面,大声地喊道:“次口径穿甲弹,装填完毕!”

“注意,进入一千米的距离就开火!”

其实,德国的穿甲弹,哪怕是到了两千米的距离上,也有足够的穿深,但是现在,双方都在高速运动之中,为了保证足够的攻击精度,他们必须要放到一千米的距离上再说。

而一般情况下,苏联人的坦克炮,都是在五百米的距离上才有足够的精度的,五百米之外,炮弹几乎都是打飞了的,能击中坦克那绝对是运气不好。

只是,让德国坦克兵没有想到的是,苏联人开火的距离反而更早!

“注意,距离两千米,开火!”

苏联的坦克,彼此之间都间隔了很大的距离,这样,当他们在开火的时候需要停下来,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坦克行进。

现在,kv-2坦克在两千米的距离上,突然就停了下来,接着,轰的一声,炮口一股黑烟冒出,一枚152毫米的榴弹,飞出了炮口,向着这边的德国坦克编队射过来!

苏联人怎么回事?这是傻了吗?

看着对面的苏联坦克部队的炮管里,冒出了一股股的黑烟,这边的德国坦克兵是惊讶的,就他们那种炮,在这种距离上,误差恐怕能达到十米,那还能伤到己方?

“轰!”果然,一枚152毫米的榴弹,在钟形编队外二十多米的空地上爆炸,掀起来了几米高的尘土,引得德国坦克兵们在无线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第22机械化军增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