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水浒之夜>1.歙州方家

提起歙县,安徽人一定都知道,因为歙县差不多就是安徽的发祥地,什么徽商、徽剧、徽菜、徽砚、徽墨、徽牌坊、徽人都源于此。

歙县的历史很久远,在春秋时期属吴国,那时当地最高领导人称吴王,最有名的可能算是“吴越争霸”中的吴王夫差;歙县在三国时期也属吴国,那时当地的最高领导人称吴帝,更有名的恐怕要算是《三国演义》中的吴帝孙权了。

唐初,歙县归属江南道。

李隆基认识杨玉环开始谈恋爱的那年歙县改属江南东道,等“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娘娘“马嵬坡下泥土中”不幸了没几年,歙县又改属江南西道了,不能不说唐朝人可真能瞎折腾。

到大宋,道改为路。

唐宋时期的道或者路相当于后世的省,跟现在的柏油公路一点关系也没有。

宋真宗赵恒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歙县属于江南西路,等他创作出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久,歙县又改属江南东路了,看起来宋朝人一样能瞎折腾。

歙县从古至今无论属江东还是江西,总之属于江南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那么,问题来了,说了半天,歙县跟安徽好象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吗?

有,关系大着呢。歙县是古徽州的治所,而徽州的前身就是歙州。徽州几乎是安徽全部精华浓缩的杰出代表,怎么会和安徽没关系呢,和歙县没关系的应当是吴国……才对!

问题又来了,徽州才多大点地方,有什么资格可以代表安徽,吹牛吧——你!

不服是不是?不服就来辩!

凭什么徽州可以代表安徽?

说一条就够了,徽州有一样东西完全可以代表安徽,那——就是黄山!

正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登黄山天下无山”,复杂点解释就是“黄山秒杀一切山”!黄山一直就在徽州境内,谁敢说黄山代表不了安徽?

那位又说了:我敢!你想怎地?

嘿嘿!你一定不是安徽人。

古代地名常改,原因比较复杂多样,林林总总,不能用“瞎折腾”三个字简单概括,不过,改名通常和人有关。

比如说要有一位有能力让一个地方改名的人。

让歙州改名徽州的那个人正是大宋徽宗天子赵佶。身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赵佶当然有权让一个地方改名,别说地名了,就是人名他老人家都有能力让人改上一改。

通常情况下,改地名还会有个原因,除非那个人就是故意想瞎折腾,有没有原因他都会瞎改。让赵佶改歙州为徽州的和另外一个人有关,那个人就是方腊。

方腊,姓方名腊。简单地说,这个人在安徽很有名,复杂点的说法就是……这个人在全国一样很有名。

方姓,据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是炎帝的子孙。反正中华大地不是炎帝的子孙就是黄帝的后裔,没外国人什么事,炎黄子孙吗。

方姓在古代不算是个大姓,在当下呢……也不能算是个大姓。张王李赵遍地刘,其它人家靠边走。这个老方家的人没法和张王李赵刘家的人比,不过,方姓在南方却一直算是名门望族。

方姓,是古徽州的八大姓之一。

老方家族群众多,人才倍出,有名臣、名宦、名士,更不缺名人,犹其在歙县这个地方,更是不缺名人。

比方说——方腊,就很有名。

据说,方腊家是歙县金川乡小阜舍村人家,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在方腊爷爷这一代他们家还不是很富裕,因为在县城买不起房子,也就没有城市户口,算是个山人。

不对吧,没有城市户口的应当算是乡下人,是个农民才对,怎成了山人了?

山人,没错,方腊一家人就是山人。

环歙皆山也,那里多山,在山里居住的统称为山里人。山里人吗……简单地说就是山人的意思。

有山必有水,有水就成林。歙县既不缺山也不缺水更不缺林,山里人讲的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树林吃树林。

山里有的是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宝石古木……等等、等等,大自然是慷慨的,只要你不整天躺在床上睡懒觉,等着天上掉大奖,总能挣点零花钱。

山里人除了挖矿、打猎以外,可以求生的营生多得很,比如说伐木。

歙县自古以来古木森森、满山密林。各种松杉柏杨、柳樟桑茶、桦栲槠檫、楝杏栎椴、榆枫槐梓、楸棒枥檀、栾漆紫栗、构椿桐桂、梅楠竹榉……等等,等等,多不胜数。

在歙县,林业是一项大产业,所以,围绕着林业采伐、加工到贸易的从业人员是相当的多,也催生出很多的富豪。

方腊家的几代人一直从事伐木这项职业,可以说是伐木世家。只不过老方家从事的是最原始的那一级——砍树,技术含量不高,也就没有多少附加值。

老方家只要满足了房地产开发商老板的工程需求,保质保量地按时交货,就可以挣点辛苦钱。

伐木算是一项这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这个职业不但古老还相当地危险。

伐木人从来不愁没活干,古代建筑绝大多数是砖木结构,什么亭台楼阁、宫屋殿宇,对木材的需求极大。所以,伐木这个职业始终和房地产开发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房地产开发商又是一项最古老的挣钱行业,大量事实证明,房地产开发商挣的钱越多


状态提示:1.歙州方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