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方人传:江湖路>第十一章 灵脉之山

乌山镇距离岷山有二百里脚程。

若是寻常壮年百姓行走,则需用上五六日。

但施无为与木一一已入武道。木一一更是二品武者,所以脚程自然要比常人快上许多。

若是二人全力奔走,只需三日不到,便可到达岷山。

此时,高阳当空。只见二人刚刚出了乌山镇,正向着远处的高山行去。

“师兄。方才孙公子已做过盘问,火着之时院中家丁都有旁人作证,所以应该不是内贼所为。就算是内贼所为,你我二人又无证据,也难有所为。但此时若是你我将丢书一事说出,只怕会将天下有心之人都引向乌山镇。这可能会徒增祸乱,于镇中老百姓无益,亦对追查之事无益”。木一一一边走,一边开口道。

而她所说之话,同样是施无为心中所想。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若是纠缠在此,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的话,这才是大事。

更何况,如果经书当真是孙家所藏的话,除非他俩有天大的本事,能够杀人灭口。

否则的话,经书遗失事小,而他与婉儿的关系,或者说他身份暴露之事,才是关系重大。

于是乎,他便道。

“看来此事只能交由道宗处理了”。

他此刻只希望此事与孙家无关,只希望与婉儿无关。

毕竟,此去岷山之后,道宗必定会派人下山追查。

而到时候,若是真是孙家所为的话,那这后果,他可是想都不敢去想。

“恩,我们还需立刻前往岷山,将丢书一事告知,让道宗亲自派人下山追查。一一觉得此时并非是简单得偷盗而已,怕只怕孙宅所丢之物才是掩人耳目罢了”。

“那我们还是尽快赶去岷山”

说完二人便使出全力往北而行。

……

永乐二年四月初二。

南京城,正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

只见这雨水越下越大,也越聚越多,正顺着屋顶上的瓦片滴向了汉王王府内的青石板上。

此时,于正厅之内,一位侍女正为为首的一名男子倾倒着茶水。

但不知为何,这侍女却是双手颤抖,战战兢兢的提着茶壶。

也许是因为害怕,又也许是因为不小心听见厅中的谈话内容,她才这般心生颤栗。

突然间,侍女一不小心,双手一猾。那装有滚烫茶水的茶壶就摔向了地面,溅的四周竟是片片湿意。

那侍女见此情景,脑中顿时一空。连忙下跪不停的叩首哭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请二皇子赎罪”。

而那为首的男子今日本就心怀怒意,但又无从发泄。此刻却见侍女打翻了茶水,便起了身,闭了眼,微微轻吸了一口气,似乎正在压抑着心中的怒火。

而厅中几人又都不敢言语,深怕一言不对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场间的气氛有些安静,安静的有些怪异。

那侍女此刻还是颤抖的跪在青石板上,满眼泪水,却又不敢放声抽泣。

也正在此刻,一阵猛风吹过,厅中响起一声巨响。

只见为首的那名男子已然睁开双目,怒视着前方,提脚便是猛的向前一踹。

明黄色真气猛然的凝聚于其单腿之上。

随后,他这一脚,便将腿上的真气,尽数倾泻向了那名侍女的胸口处。

……

厅中众人鸦雀无声,各个都是诚惶诚恐地低头不语。

厅外雨势渐大..

雨水混着血水渐渐地流向了院中的泥土。

难怪京中曾有传闻,汉王府内花草终年艳丽,不曾凋谢….只怕平日里,应该是吸收不少活人的鲜血。

而那名侍女此时正躺于厅外院落的地面之上。

胸口塌陷,眼珠暴突而出,七窍之中都不断的向外流着鲜血。

只可惜了一朵艳丽的鲜花,未曾绽放,就这般枯萎了。

“哼!四年靖难,本王为父皇鞍前马后,每每都冲杀于阵前,救父皇于水火。可如今,父皇却封我那兄长为太子。本王不甘,本王不甘心”。男子似乎并未因方才侍女之死而心生恻隐,只是愤愤诉说着心中不快。

而此时,厅中的一位谋士却是起身恭敬道“二皇子息怒,太子一事,自古便并非盖棺而论”。

二皇子并未多看对方一眼,只是厉声道“哼!本王绝不相信,父皇会想将这江山,交给一个身患顽疾之人”。

他口中所说的那位身患顽疾之人,正是他的兄长,是大明王朝的太子。

可是,从他此时的态度来看,似乎并没有把自己的兄长,把未来的国君,放在眼里。

………….

两日后,黄昏时分。

落日的余晖洒在了整座岷山之上。

高山峻岭,峰峦叠起,云雾缭绕。

这便是对着座山,最为恰当的评价。

据说,岷山的地底下,有一条灵脉。

而正是因为这条灵脉的存在,才会使得岷山上的天地元气,要比外界浓郁许多。

事实上,世间绝大多是显世宗门,都会占据一处灵脉,做宗门之根本。

而有了这些灵脉,才会使得大门派的弟子,比江湖上的闲散之人,修为的速度要快上一筹。

据说,存在于岷山的这条灵脉,乃是天底下第二大灵脉。

而这第一大灵脉,则是在皇城的脚底下。

....

此时此刻,岷山的山脚下,有两名身穿黑白道袍的道宗弟子正在巡视着清风亭。

倘若亭外是一有动静,二人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拉响响箭,以做警报。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灵脉之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