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已经表明了态度,蔡伯俙知道,继西夏之后下一个被大宋征服的地方不是辽朝,而是女真人,这完全违背了当初的计划,大宋是要从女真借道,而不是征伐…………
显然官家是改变了原定的事情,不过蔡伯俙已经习惯了,官家总是如此,想法如羚羊挂角不可琢磨,但他不知道,其实这是赵祯的一种手段,当所有人都觉得大宋的下一个目标是辽朝时,所有人都错了。
灭国辽朝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和西夏不同,辽朝的统治甚至比大宋建国还要久,即便是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何况是一个硕大的辽朝?
在大宋出现之前,辽朝便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它的文化,它的统治,甚至是习俗都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很难改变的,即便是儒家文化也成为了辽朝的一部分而已,同样的也暴露出了儒家文化的另一种缺陷,忠君思想不光对大宋有用,对辽人依然有用。
对付这样的王朝该怎么办?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赵祯从后世得到的经验,颠覆一个政权和国家最有效的手段便是从各方面开始打击他,最开始是孤立它,以经济上的优势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最后才是用兵。
当然这些只是笼统上的定义,详细的部份还有很多,而赵祯早已把他们准备好了,就在秘阁之中,这些简单不见血的手段却行之有效。
苏轼对经济上的问题看的很透彻,他的方法很有效,最少能在一夜之间摧毁辽人的货币体系,而辽人已经开始仿造大宋推行自己的纸币了,在这件事上辽人的速度惊人,连赵祯都被惊呆了。
据辽朝的黑手禀报,当然这些黑手也是合格的商人,他们说辽朝的货币也有了黄金和白银作为保障,拿着这种叫官子的纸币也能在辽朝的钱庄兑换真金白银,同样的这也使得辽人非常推崇这一全新的货币,因为他们觉得在大宋能成功,在辽朝依旧能成功。
而主持官子的人便是张俭,这个辽朝柱石一般的人物。
但对于货币,说实话没人比赵祯更清楚,在后世,各国之间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说后世的货币经验完胜这个时代,就像是巨人碾压婴儿一般简单。
赵祯只需要几个办法便可使得辽人的官子贬值,而张俭的最大破绽在于他推进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大宋为了交子的推行做了许多年的准备,包括从倭国掠夺金银,可以说大宋发行的交子完全能实打实的兑换,而且绝不会加印。
这是信用体系还没建立起来的手段,但辽人不同,他们的官子居然和大宋的交子一样等值,这中照搬的愚蠢决定给他们埋下了祸根,因为据赵祯所知,辽朝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储备…………
他们已经超过了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样的,一个魔鬼也潜藏在辽朝的贵族之中,在辽朝的朝堂上,已经有人提出加印官子以应对大量的缺口,比如发兵饷,不如采购所需。
这简直就是在找死,一旦发生抢兑,后果不堪设想,想想自己手中的官子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张废纸,劳苦大众会有怎样的想法?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很可能瞬间被颠覆。
赵祯也是花了很久的功夫才让大宋的富人和商贾放弃家中的铜钱,也废了极大的功夫让他们把钱送到钱庄之中兑换成交子,要知道对于汉人来说,藏钱储粮是一种改变不了的习惯。
时间,只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的产生信任才能让人们把习惯改变,因为所有人都在使用交子,这种方便又快捷的支付方式让人们着迷,也随之成为一种习惯,当有些人上街后拎着一大串铜钱却找不到人收的时候,他们便会自觉的把钱送到钱庄兑换成交子。
大宋的最后一道保障便是朝廷,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的钱若是不能兑换成金银便可去当地的衙门击鼓鸣冤…………
而辽朝……本就是朝廷在密谋着纸币,其中的许多东西还没搞清楚便大张旗鼓的开始发行,开始的时候是很成功,许多辽人都知道大宋的交子,甚至有些人家也在使用,这东西有大宋作为保障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当张俭开始推行辽朝的官子时,单单是名字就给了辽人信心,也习惯的把它当作交子使用,所有人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辽朝使用官子,在大宋使用交子,这不用别人提醒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辽朝既有交子也有官子,而在大宋却很少有人使用官子,因为辽人百姓认可交子而大宋百姓持怀疑态度。
黑手的渗透是无孔不入的,他们缓慢而润物无声,但无疑他们的力量是强大的,辽朝的重臣很快便相信大宋的交子也在大量的印刷,否则怎么会出现如此多的交子?
但他们根本就没有大宋金银铜等物的储备情况,只是一味的认为大宋那么的多交子一定是加印了……
这是一个可怕的推测,也是辽朝经济崩溃的开始,朝堂之中支持加印官子的人越来越多,辽皇耶律洪基批阅的奏疏大半是这样的建议,虽然千篇一律,但结果却无法改变,因为张俭发现了其中的不妥,他力劝耶律洪基万万不能加印官子。
他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有一点他清楚,若是百姓拿着官子兑换不出那么多的金银,最后的结果将会很可怕。
当赵祯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暗自感叹张俭的忧患意识,加印纸钞,滥发纸钞的结果就是货币体系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