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

赵祯在蔡伯俙的驸马府中待了三天就被范仲淹给“发现了”或者说是有人走漏消息更为合适,三才看着蔡伯俙的眼神活像是在看叛徒的表情。

赵祯望着蔡伯俙的眼神也颇为不善,这三天之中他在蔡伯俙的府上过的很舒服,甚至有些乐不思蜀……

蔡伯俙站在赵祯的身边,望着天家主仆不善的眼神颇为无奈,自认倒霉的呐呐开口道:“官家,您让我去散播消息,那几位定然是猜出您在微臣的府上。”

赵祯点了点头,这话没毛病,朝中的相公都是聪敏之辈,要想瞒过他们显然是不可能,自己让蔡伯俙去就等于是在告诉相公们自己在蔡伯俙的府上。

驸马府的管事蔡石恭敬的走了过来,对于皇帝的到来他是知道的,若是不知如何伺候?

“官家,范宰执来了。”

宰执,这似乎大宋宰相的称呼,区别与和所有参知政事相同的相公称呼……

范仲淹来了,相对于其他知道消息的人他还是比较冷静,蔡伯俙的表达虽然隐晦,但他却很快明白其中的意义,作为大宋的宰执,可以说是除了赵祯之外对大宋国力了解的最为清楚的人了。

但他依旧要当着官家的面来确认这一点。

当看到赵祯果然在蔡伯俙的驸马府之中,范仲淹的心顿时就踏实了下来,不是因为别的,单单是看到那张自信的脸,范仲淹就仿佛有了底。

说来奇怪,不知从何时起,只要看到官家的御容,范仲淹便会觉得安心,就会有一种“天塌下来”都不怕的感觉,大抵官家给人的感觉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稳重吧!

这时候即便是蔡伯俙想溜也溜不掉,只能在边上赔着笑,但一张脸实在是看不出一点笑意。

一个是宋之天子,一个是当朝宰执,两人不说话给人的敢就重如泰山,一旁的三才已经不能看了,整个人瞬间化身泥雕,眼观鼻鼻观心默默不语,即便是站在赵祯身后,也给人毫无存在之感。

蔡伯俙是相当羡慕他这一手的,外戚被文臣“咬”的紧,但相比内侍简直就是在天堂,后宫文臣也有监督,但毕竟是天家自己的事情,能插手的机会极少,但内侍就不同了。

所有内侍,无论是品级最低的,还是如他三才一般的天子近侍,都被文臣死死的盯住,一旦少有逾越,便是口诛笔伐,一下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奸佞。

但官家对此从不在意,蔡伯俙知道,这是官家故意为之,用文臣压制内侍,让他们没有任何越权的可能,更别说涉及政事了。

而这个时候,蔡伯俙也跟着选择沉默,一言不发的听着皇帝与宰执之间的对话。

“官家圣意已决?”

范仲淹开门见山,若是不知情的人完全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但在场的人却都知道。

赵祯点头回应:“范宰执所言不错,朕圣意已决,不光是征伐黑汗,朕要灭其国!”

虽然范仲淹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在听到“灭其国”三个字的时候,心中依旧打了个突,灭国和攻伐不一样,攻伐可以使报复,可以是宣扬大宋的强大,有进有退,有迂回之地。

而灭国之战则是不死不休,誓要灭亡其国鼎,亡其社稷………步骤冗长,攻陷都城,驻防清剿,归治地方,退兵还朝,一样不能少。

即便是大宋有这实力,但还有一点范仲淹和大多数参知政事们想不通:“陛下,我大宋富有四海,南至三佛齐,北至苍耳,东至海东,西至宁夏,何以不毛之地而伐之?黑汗不过西域小国,螳臂挡车,蚍蜉撼树,以于阗之战为计较,有失大国气度!”

赵祯点了点头,确实如范仲淹所说,但他同样有反驳的理由,而且很充分。

“天朝上国…………不以武功震慑四方何以为天朝,不以国力碾压蛮夷何以为上国?汉唐以骁勇之兵威震天下,放有强汉盛唐之说,我大宋倒是征战四方,可外族蛮夷依旧侵扰?岂非不足也?!”

这个问题难以作答,大宋的领土相比汉唐本就逼仄,但汉唐是在对外反击之下逐步扩大疆土的,范仲淹当然知道官家的用意,可你放着辽朝,西域,吐蕃不去攻伐,反倒是对遥远的黑汗用兵,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陛下,我大宋北有辽朝在侧,西有吐蕃居于高原,此而这如虎狼环伺,何不…………”

赵祯挥了挥手:“朕当然知晓,但黑汗位于西北之地,连通于阗,居于西域之北,若得黑汗,巩固之,东进可攻西域,辽朝,南下可直趋吐蕃。”

“陛下!黑汗遥遥之远矣!转兵而下,岂不……岂不颇费周章?!”

赵祯嘴角微微挂起,范仲淹的态度他已经知晓,并不是拒绝战争,而是觉得攻伐黑汗成本高,收益小。

缓缓从作为上站起,花厅之中看着花厅之中安静如鸡,指了指正装作鸵鸟的蔡伯俙道:“黑汗之重,蔡副使知晓厉害!”

一句话把问题抛到了自己的身上,蔡伯俙心中叫苦,但看着赵祯威胁的眼神,转头露出自认为最自信的笑容对范仲淹道:“宰执有所不知,黑汗乃是丝绸之路之中段,而辽人国力复苏全仗丝路之繁盛矣!”

瞧见范仲淹露出思考的模样,蔡伯俙趁热打铁:“辽人占据西域如守丝路之门户,外贸国产与外邦,恢复国力,重整上京各部,休养生息,而黑汗位于丝路之中段,一旦拿下,如噎在喉,辽人必乱矣!”

道理简单浅显,范仲淹当然明白,但


状态提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