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自开国以来,服过软,纳过贡,甚至连土地都丢掉,但唯独没有做过的便是和亲,中原王朝的强大自尊心在经历过五代十国的蹂躏之后变得空前强大。
燕云是儿皇帝石敬瑭送给辽人的,并非是从大宋手中丢失的,而纳贡乃是大宋为了天下苍生着想,用钱换取和平的同时也在养精蓄锐……但和亲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满朝文武以及士大夫看来,和亲便是和番,他们从历史中总结出的教训是,即便如汉朝和唐朝那般强大都需要和亲,以如今大宋的实力自然也应该和亲,但是!和亲有用吗?
更何况在朝堂官员的眼中,大宋乃华夏文明之正统,正朔!公主外家乃是非我族类的结亲,自然会被朝臣甚至百姓视为奇耻大辱,他们单纯的认为,中原王朝的公主下嫁番邦蛮夷有失体面、有失尊严,甚至朝中还有和亲辱国的极端看法。
辽朝虽然建国早于大宋,只不过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大宋朝臣们的眼中依然是不上台面的东西,即便是他们比大宋强大,大宋依然是华夏正朔,什么是中华正朔?
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很简单一句话,天子出自汉室血脉,继承汉家华夏正统的便是中华正朔!
自始自终,大宋朝臣以及百姓的心中都没有过屈居人下的感觉,这种强大的民族自尊甚至让人感到恐惧,最直观的便是一赐乐业人的拉比对赵祯说过一句话:“大宋百姓之自尊非他国可比也!”
连一赐乐业人这样到处流浪,受过许多白眼的民族,都觉得大宋百姓的民族自尊天下第一,可见这种民族自尊已经到了极高的地步。
这样强大的民族自尊便会为自己的服软找借口,议和是可以的,纳贡也是可以的,但唯独在和亲这件事上绝不可行,因为和亲这种没办法的办法无法说的高大上……
看似不和亲是强大的自尊在作祟,其实大宋的朝臣们看似胆小怕事,但他们却自始自终奉行一个目标:外求谋和,内严守备,待机消灭之!
也就是说大宋的朝臣们从没有打消过“消灭之”的念头!若是和亲,除非嫁去的公主不生育,否则两国很可能就成为宗亲之国,儒家的礼法在大宋可是一大牵绊,宗亲残杀让世人怎么看?
大宋攻伐宗亲之国不可,但所谓的宗亲之国却可攻伐大宋,原因是他们乃是番邦蛮族,连纲常lún_lǐ都说不清楚,还说什么礼法,谈什么道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拒绝和亲,不和亲便不会有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担忧。
所以当辽朝使臣耶律贾在拜见太子,说出辽朝希望与大宋和亲的时候,乾宇殿中满朝文武脸色大变,文臣还能克制,委婉的拒绝,而武将却没有这么好的性子,呵斥辽人痴心妄想。
作为太子的赵旭自然不愿自己的亲姐姐远嫁辽朝,但政治上的事情又不是他能决定的,只能以父皇不在京中,待父归而决断。把问题留给赵祯亲自解决。毕竟他只是个监国的太子。
耶律贾自然是开心的,若是能见了大宋皇帝,他相信凭借自己口才,和太后开出的价码,大宋皇帝一定会同意和亲一事,况且他是见过大宋长乐公主的。
长乐公主的名号大宋皇帝的亲妹妹曾经用过,后来封了秦国大长公主后,大宋皇帝便把长乐的封号给了自己的女儿,由此可见大宋皇帝对女儿的疼爱。
若是能把大宋的掌上明珠娶回大辽,嘿嘿,最少在大宋皇帝赵祯的有生之年,宋辽两国不会有太大的战争,太后的计策果然高明啊!
事实上,耶律贾对大宋,对赵祯的了解非常透彻,他是辽朝常驻大宋的使臣,辽都亭驿的官长,这么多年来旅居大宋,让他对大宋的风土人情,政治风貌了若指掌。
就是这一份了若指掌才让他下定决心务必要促成宋辽之间的联姻,耶律贾所看到的大宋太过繁荣强大,也太过狰狞可怖,他是见证大宋如何从任由辽夏压迫而转守为攻的,也见证了大宋的迁都奇迹,这一切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
而所有改变大宋这一切的人便是大宋皇帝赵祯,这位十二岁继位的少年天子,不到二十栽春秋便使得大宋强悍若斯,耶律贾比谁都清楚赵祯才是让大宋崛起的帝王,大辽若斯想解除大宋的威胁,最简单也是最一劳永逸的方法便是刺杀大宋皇帝,除万世之威胁!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而且耶律贾担心,一旦真的刺杀成功,大宋很可能会同仇敌忾,全民皆兵的倾巢而出!
因为在大宋,他赵祯已经不是再是简单的一国之君,更是这个国家的命脉所系,是这个大宋王朝的神明,耶律贾亲眼见过大宋无数百姓家中供奉的长生牌位,上面无一例外的写着大宋官家的名号。
在大宋民间,百姓们几乎是疯狂的崇拜这位“圣天子”,家中不光有长生牌位,甚至还有建庙的……在大宋只有圣人才能享受和佛祖三清一样的庙宇香火……
越是了解大宋,耶律贾越能感受到赵祯的可怕,他确实不能算得上是个人,他的手段和认知已经超越了人的定义,若是非要给他一个称呼,耶律贾觉得还是人君更为妥当些。
圣人他赵祯不配,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一点就冲他赵祯联合青塘,西域残兵铸就京观一事便彻底不可能达到。
为了大宋他赵祯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