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南宋英豪传>第四十八章 李全的选择,调整布署

穆陵关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已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当时的齐国犹嫌不足,在穆陵关以北十里,又构筑了第二道长城防线。

二道防线从泰薄顶东侧的脖根腿北顶山、摘月山、卧牛城,在临朐、安丘境内转一个大弯,在莒县、沂水边界与第一道长城会合,两道长城围成一个以穆陵关为核心方圆五十里的“长城城”。

二道长城的关口名“大关”,大关以北不远是“小关”。小关、大关、穆陵关,三重防线三道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

李全的三万多人马便固守在穆陵关,手下大将郑衍德、于洋兄弟、刘庆福等人分别率兵守卫三关。

安丘失守后,国安用率残兵前来会合,李全就预料到金兵可能从南、东两面向穆陵关抄袭合围。

他感到形势严峻,一面下令各部加强防守,一面和众将商议,作出应急布署。一旦穆陵关不保,便向西突围,进入沂蒙山脉。

而对于红巾军,李全不算很了解,也存着警惧之心。虽然接受了抛石机,也表示了感谢,但却始终不敢让红巾军入关,协助防御。

等到红巾军再传来书信,通告南路抄袭的金军已被击败,并要与李全共同夹击完颜讹论时,李全连同手下众将都大吃一惊,简单难以置信。

在关楼大厅内,李全、李福、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人进行军议,以确定如何应对。

“南路金军既已失败,凭穆陵关的易守难攻,咱们抵挡两路金兵,已是轻松许多,如果能夹击打败另一路金军,形势就更乐观了。”刘庆福比较好战,主张和红巾军共同行动。

郑衍德比较沉稳,说道:“红巾军击败金军,这消息是否确实,咱们还不知道。倚险坚守还有些成算,出关浪战怕是不稳当吧?”

李全把目光投向国安用,想听听他的意见,毕竟在安丘与金军打过,对金军的虚实应该了解一些。

国安用却是胆小,属于避战派,看到李全的目光,想了想,说道:“我觉得郑将军言之有理。再说,咱们不出关,与金军对峙,红巾军从后掩杀,不一样是夹击嘛!”

李全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却有不同。如果金军反身全力对付红巾军,我们又不出关接应。嗯,红巾军也担心这个吧?”

“是啊,咱们若说不出关,只待红巾军到来,再前后夹击,红巾军恐怕不能轻易相信。”李福点了点头,赞同兄弟的说法,“红巾军与杨妙真已经合军,想必是实力大增,才敢与金军对战的吧?”

“杨妙真的残兵败将,恐怕对红巾军帮助不大。”于洋摇头,说道:“我们一直在青、潍等州活动,对红巾军真的了解不多。若说红巾军能据有三州之地,这实力恐怕不可小觑。”

“能与刘二祖、彭义斌等义军平起平坐,联合作战,红巾军又岂是易与之辈?”于潭对哥哥的判断十分赞同,说道:“人家书信中不是说得清楚,刘二祖等义军也有动作,牵制金军,策应我军。”

“是啊!”刘庆福想起这件事情,立刻胆气又壮,说道:“要是连关都不敢出,岂不让人笑话?”

“书信中所说未必是实。”国安用撇了撇嘴,说道:“他们说在牵制金军,策应我们。难道我们在穆陵关吸引住了金军主力,不也是对他们有利?穆陵关若是不保,金军主力就要南下攻打红巾军,他们自然着急,自然希望咱们拼上老本,跟金军打生打死喽!”

“话不能这么说。”李全摆了摆手,说道:“金军才是咱们的敌人,抢的也是咱们的地盘,红巾军能够伸出援手,已经是很仁义了。当然,咱们若是败了,他们也不好受。这叫,叫……”

“唇亡齿寒。”李福接上话,说道:“元帅说得对,金军才是大敌。就算咱们落败,走投无路去归附红巾军,想必他们也会象收留杨妙真所部那样,给咱们碗饭吃。”

“孟九成声名不显,可也没听过他的什么劣迹。”李全摸着下巴说道:“至于投附,那是日后的事情。现在,咱们还是以稳为主,守住穆陵关,对红巾军也有利。出关作战嘛,还是向红巾军说明我们的难处,暂且不要冒险为好。”

“元帅说得对,稳,一定要稳。”国安用连连点头,附和道:“咱们把穆陵关守得严实,可是牵制了两路金军,作用最大。”

刘庆福等人见李全作了决定,也就不再坚持,纷纷表示听令而行。

“那个抛石机倒是好东西,可与金军的弓箭匹敌。”李全又开口说道:“咱们军中还有工匠,就依样仿制。我写封书信,再向红巾军借些。这样一来,防守关城就更有把握了。对了,再送些金银财物,表示对红巾军的感谢。”

李福点头赞同,这样既不得罪红巾军,又能守住关城,并保持独立的地位,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这些商议和对策,自然是前几天的事情,而孟九成此时根据李全的动向,已经与众将领军议完毕,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虽然李全不愿派兵出关,但红巾军歼灭南路金军,并支援抛石机,确实给了他们坚守穆陵关的信心。

凭借穆陵关的险要,只要军心不乱,金军就算两路夹攻,也难轻易破关。

所以,红巾军可以出动人马,但却尽量不与完颜讹论正面交战,而是牵制骚扰,使其不能全力攻关。

只要拖住金军,凭他们所携带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李全的选择,调整布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