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南宋英豪传>第一百一十二章 花帽军撤退,宝贵经验

爆炸过后,这一段残存的城墙内外都隐在了一片混沌之中,分不清哪些是弥漫的尘土、哪些是爆炸的硝烟。

幸存的金兵被震得七荤八素,呼吸分困难,空气似乎全都被烧光了、被挤走了,他们努力地张开嘴,随着每一次喘气吸进体内的却尽是呛人的硝烟。

那些炙热的烟雾在喉管之中、在肺叶之间灼烫着,火辣辣的,就好象要在人的胸膛里再一次爆炸一样。

震荡的大地平静了,硝烟在一片哭嚎和惨叫声中渐渐散去。

人们能够看到爆炸点周围到处都是尸体,有的蜷卧在碎砖残土中,有的从土砖里探出了半截身子。

地面上一片狼籍,有的黝黑、有的焦黄,那些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杂着断裂的武器零件和残破的军服。

在剧烈的爆炸之中,大大小小的石块在形式地震的挤压之下居然能从泥土里弹射出来,迸得老高,砸得人头破血流。

爆炸停歇了,硝烟渐渐散去,这一段地域已经是形如地狱般的凄惨。

弹坑密布,冒着缕缕清烟,到处是残肢、尸体、血迹、破碎的兵器、血染的布片,以及血乎乎的不知是人的什么器官。

伤者在哀嚎、惨叫,幸存下来的则显得呆滞、迟钝。有的金兵在巨响中失去了听力;有的金兵则被震伤内脏,手足无力,连武器都拿不起来;有的金兵身上无伤,却已经爬不起来,被震死在地上。

完颜柯魁已经不见了踪影,化成不知多少碎块,散布在战场上。其他地段防守的金兵目瞪口呆,惊骇得无以复加,心头更是绝望无比。

红巾军尚未入城,且毫发无伤,却已经杀伤杀伤了上千名金兵。利用佯攻,利用金兵死守城墙的心理,消耗敌有生力量于城墙攻防的策略获得了成功。

亮光一闪,红巾军步兵出现在了缺口,盔明甲亮,是精挑细选的突击队。然后,越来越多的红巾军将士越过城墙,杀入了城中。

主将战死,军官死伤不少,被火炮之威震慑的金兵军心涣散,被涌入城中的红巾军杀得连连后退。

红巾军再次发起了劝降攻势,喊着劝降的口号,沿着城中各处街道向前推进。

陷于绝境中的人们,最容易受到诱惑。金兵已知必定失败,一看生机乍现,抵抗的劲头立即削减,甚至连逃跑都不太愿意了。

绝望和恐惧压倒了金兵的反抗之心,成排成排的士兵放下武器,跪在地上,举手投降,等待命运的安排。

三千守军,只有数百人见势不妙,打开北城门,逃窜出城,其余尽被全歼。

五六天、三两天,现在却只是不到一天的时间。

当淄州城头插上了红巾军的旗帜,当城中的逃兵与郭仲元所部会合,还想着抓住敌人破绽、反败为胜的郭大相公,面如死灰,颓然长叹。

寻找破绽,寻隙反击,内外夹攻,所有的想法都在淄州城防土崩瓦解之后化为泡影。

现在,失去了淄州城防军,花帽军便形同孤军。

尽管郭仲元还没有接到具体的情报,但他认为,当前攻城的红巾军数量不足。原来是三路并进,抵达城下的却只有两路,还有一路人马可能正在切断其退往济南的归路。

而北面,李全的人马虽经两次失败,但未伤到根本,实力犹存。或许还正在向淄州逼进,对花帽军形成大包围。

反败为胜的机会完全没有了,赌博输了,形势也就骤然严峻起来。郭仲元要考虑得不是战斗,而是如何把部队安全地带出去,保存住这宝贵的兵力。

向西是最快捷的,周村、章丘、济南,不到百里的路程,对骑兵来说算不上远路。虽然多了些逃出城的步兵,但他们对郭仲元来说,是可以放弃的。

向北则要至桓台、博兴两县,再转向西行,兜个大圈子,距离两倍不止。

近而危险,郭仲元对红巾军的战力已经不是原先的评价,伤亡过大的攻坚破寨,已经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所以,他很快选择了向北迂回,绕远而回济南。

李全的人马数量可能要多一些,但战力却与红巾军不在一个档次。即便有阻拦,郭仲元觉得杀出一条归路,也是很有些把握的。

说撤就撤,郭仲元要抓紧时间,桓台、博兴两县还有守军,加起来也有一千五六百。

尽管守城军队的战力弱,但赶在桓台、博兴还在己军手中,迂回撤退就会更为顺利。

不管郭仲元如何布置,甚至是取远路而退,并没有使孟九成取得最完美的结果。但淄州城一下,战略目的便基本达到,并不存有多少的遗憾。

此次攻城,孟九成采取的似乎是新战术,但他自己知道,这不是创新,而是剽窃和抄袭。

拿破仑毕生对武器并没有革新,他只发明了一种方法——集中使用火力。自拿破仑开始,炮兵开始大规模使用,而骑兵也单令成军,不再成为各部队的侦查斥侯。

在攻陷土伦时,在面对大集群会战时,拿破仑致胜的招术便是先集中所有的火炮进行持续不断的轰击,而后使用骑兵突击,步兵跟进,最后奠定胜局。

固定的战术,从没有改变,但就是这种简单的三班斧策略,却使他能横扫整个欧洲。

到后来,他的战术已经被别人摸清,并采用了针对性的破解战术。但拿破仑依然不改变,最终他被赶下台去,流放一个小岛。

所以,战术不革新,也就是僵化不变,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郭仲元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花帽军撤退,宝贵经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