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舅看来,现在家里面宽裕了,大妹要出嫁,作为哥哥肯定要表示一下。再说了,要不是大妹的关系,他一个小小的二道贩子,怎么能搭上杨家,做到今天这么个位置?
但是二舅妈可不这么想。乡下的规矩,儿子成了家就分家单过,如今二舅生意做得再好,除了孝敬父母的,都是他自家的财产。这嫁女儿,什么时候轮到当哥哥的出大头了?
要说这个二舅妈,可以说是易家最不讨人喜欢的存在。当初因为长得好,被二舅一眼看中了。她家里穷,而且情况复杂,但是俗话说“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外婆外公也是豁达之人,不仅同意了小两口的婚事,还答应到时候二舅要赡养丈母娘(因为就她们母女相依为命),已经是难得的通情达理了。
但是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身世吧,她是又好强又自卑,总是觉得别人瞧不起她,又恨不得自己是最出挑的。大舅妈性子温和从不争抢,后来又随夫出去了,平时倒也无事。去年开始二舅赚了钱,年初就批了屋场起了两层的小楼,这可是十里八乡头一份!
按说出了这么大一个风头,二舅妈该高兴了吧?并不!坏就坏在二舅自己造房子的同时,还帮大哥也造了一幢,两兄弟的楼房弄得漂漂亮亮的,走过的人都要夸一声。
可二舅妈想啊,大哥是国家干部,大嫂都成了单位的临时工吃起来商品粮,单位还分了宿舍,两口子不要过得太好!自己男人虽然赚了钱,可怎么说现在还是农村人,父母都没发话,哪里就轮到你操心了?
二舅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有钱了,家里的日子肯定要好好过。大哥分家了,工作了咋的?不回来啦?大的小的四口人,孩子眼见着都大了,老屋肯定是住不下了。这不正好造房子,赶紧一起造了,让家里搬到新房里去。小弟现在还小,将来结婚自己肯定也要表示的,但是大妹眼看要出门子了,可不能委屈了!
二舅妈心里不爽,但她是个聪明的,从来不会在男人面前抱怨,而是给外公外婆脸色看。话里话外,好像现在家里就靠着他们二房过活。这还不算,房子一弄好,转头就把自己老娘接过来住了,说是当初说好的,要为老娘养老送终。
儿子争气,新盖的小楼房自己还没有住过一天,就被亲家母住上了。关键人家娘俩招呼都不打一个,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可把外婆气坏了。这种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的行为,在乡下是很恶劣的。特别是赡养女方父母,说是同意,那也要你老迈了,夫妻俩照顾就行了,怎么能就这么大喇喇地住过来呢?
二舅是个糊涂的,成天就知道早出晚归的忙,根本不知道家里的暗流涌动。他也觉得丈母娘过来有点不妥,但是婆娘哭哭啼啼的说她妈一个人怎么怎么可怜,想想自家的房子也不小,不差这么一个人住,也就同意了。他其实是个心善的,总想把每个人都照料到。
儿子也大了,他同意的事情,外婆已经再大也不能反对。那样不就破坏儿子的家庭了吗?再说儿媳妇惯会做面子情,一口一个“妈”喊得不要太亲热,就是什么都看不见她拿过来。所以她也就忍着不说了,但是时间长了,心也就冷了,平时根本不会搭理儿媳妇。
所以说,婆媳关系就是千古难题。像外婆这种又善良脾气又好的,最终也和儿媳妇闹成这样,完全无解。这次嫁女儿,儿子大方给准备这些新奇的嫁妆,外婆高兴是高兴,可是一看见儿媳妇的那张臭脸,好像是谁家占了她的大便宜一样,外婆气又不知道打哪里来。
大媳妇手里钱不多,但是她上班之余,赶了好几套“铺盖”送回来,这就是心意。二媳妇成天就在家带小孩,地里的事情一概不做,把自己当成了少奶奶一般,还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做?按说嫂子肯定是要亲手做的针线添妆才叫诚心,她可好,连买都不屑于买,明摆着表达不满。
对于易家的事情,易慧芬不说,杨小贝也知道。二舅妈就是这么个人,性格如此,人厌狗嫌的。可是谁叫二舅喜欢呢?两个人还不是过了一辈子,外婆女儿媳妇多了,也不差她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易慧芬也心宽,家里都为了自己准备了那么多,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嫂子嘛,怎么说也是的“外人”,咱不和她计较。
易家如此,杨家就不必说了。忙得跟什么似的。但是杨家是杨老汉说了算,根本不会有什么幺蛾子。今年早早地就养了两头猪,到时候要办酒席,还要送礼,得多多益善。从上半年就开始准备瓦胚、砖胚。然后请匠人烧了一窑,把建房子的材料被齐了。
又要上山去选木材。主梁都是上好的松木,杨老汉早就看好的。早早的就请人砍好,运回家里风干处理。还有屋梁的木材,一般用是的是杉树,大小粗细均匀,都是预先准备好的。然后还有去河边淘沙子、细石子……总之一切都是自己准备,杨老汉安排得井井有条,整个一年都是在农闲之余,全力备料。
秋收过后,杨家就要正式盖房子了。地基是早就请外公来看好的,老宅则舍不得拆,还是在旁边起的新屋。自己女儿家,外公当然使出浑身解数,用从祖上传下来的罗盘计算了很久,才选定了房子的朝向。
一般来讲,房子的建造都是坐北朝南。但是也要因地制宜,外公说要考虑很多,虽然风水术语很晦涩,但是他用白话跟小贝说,“就是要考虑地势、风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