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考古大玩家>第五章 【动员会】
范法冶铸外,也还延续了夏商时期用石范铸造青铜器小件和不复杂器物的传统。由于石范法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武器类青铜器,所以到西周时期石范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西周时期绝大多数青铜器的铸造还是采用陶范法铸造,只有极少数的青铜器是用石范铸法铸造,我们在鉴定这一类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时,就要和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鉴定要点区分开来,如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存在着器形和纹饰之间相同的现象。”

“从其它方面综合分析,这件青铜纹瓶非常符合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征,比如,听声音……”刘行用手指敲了敲青铜纹瓶,声音透着沉闷的微响。“还有这青铜器外部的锈蚀、以及它的重量、上部重环纹下部垂鳞纹特征。所以我们确定,如果不出意外,这件青铜器应该出自于西周墓葬时期。”

有西大同学提出疑问,“按西周的墓葬规制,这件青铜器应该深藏于墓穴之中,怎么会在浅土层出现?”

刘行看了一眼文管所陈舟。

陈舟呵呵一笑道:“不排除盗墓可能。”

又有西大同学提问,“如果已经被盗墓贼先行盗掘,我们岂不空忙乎一场?”

“只是有可能。至于可能性多大,目前不好说,至少,我们在原地还没有发现盗洞。但我们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就是抢救性发掘保护。”赵通教授开口道。

刘行点点头,说:“所以我们今天晚上部署明天的调查工作,先分配调查区域,大家看这个图。”

苏岩站出来,把一张图纸平铺在陈旧的办公桌上。

图纸画得很粗向,一个方圆五十米的小山包,以发现青铜器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

刘行继续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要确定地下有墓,并根据夯土五花土对墓地进行断代研究推理,再确定墓道,然后进行技术性挖掘。”

顾为西从围观的学生群中退了出来,他知道,一定是空忙一场。而且当地文管所和刘行教授都对有没有大发现并没有多少信心。

主要目的大概是锻炼学生的实干能力。

因为根据田野考古规则,发现重要墓地或历史遗址,必须调查该地区已有考古成果、历史文献、地图、遥感照片、以及地质、环境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包括规划调查区域、对象、内容、技术方法等。一旦确立,还得成立文管组,保卫组警戒等等。

就是当地文管所的陈舟,也并不积极。

一是因为当地文管部门经费有限;二是政府只重视大型重大墓群或者重要历史遗址的开发;而一般的小墓葬,即使发掘了一两件珍品,也要层层上交高层文博馆藏,一般性的文物则交给当地保存。而保存这类文物也需要人力物力,就陈舟所在的县文管所,文物也只是使用一个大仓库进行存放。

在顾为西的记忆里,他们现在挖掘的墓葬的确很有诱惑性,各种数据和推断考证,下面应该是个大墓,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隐墓,是刻意布下的疑冢,或者说是个“防盗墓”。

早在两周时期,盗墓之风就很盛行,被盗的又都是高级贵族墓葬。对此,贵族们甚感头痛。法既不能禁,他们只好另谋高策,于是在盗墓之风愈刮愈烈的同时,防盗技术亦悄然兴起,并从此一直延续下来。《汉书·刘向传》记载,汉文帝在巡幸霸陵时曾说:“以北山石为椁,用狞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首次明确提到防盗设施。以石为椁(注:椁为装殓尸体的器具,套在棺外的外棺,通常为等级较高的贵族使用)确是古代陵墓的防盗设施之一,也是最原始简单的一种防盗措施。

西周时期,常见积炭环绕椁室,一种用木炭把撑室包裹起来的做法,迷惑盗墓贼的同时又可以用木炭的吸水性防潮防腐,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汉代墓葬。

到了春秋晚期,积炭墓发展成积石积炭墓,战国时期积石积炭墓更加流行。积石固然可以帮助防潮,同时它更有防盗的功能,填放时石块和木炭是分开的,这样就形成了石块层和木炭层。

在积石积炭墓兴起的同时,有的诸侯国因地制宜创造了积石积砂墓。

西汉时期,在文帝“以北山石为椁”的影响下,中原地区的诸侯王掀起了依山造陵的热潮。依山开凿陵墓本身即是为了防盗,但墓道和墓门仍给盗墓者以可趁之机,于是以墓道和墓门为对象的防盗技术由此兴起,顶门器,巨石封门,墓藏藏水银,汞等毒性物。

而郭嘴村这个墓地却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隐墓”。这个墓地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周围真正的大墓,所以按贵族王公规制下葬,夯土层的厚度,墓穴的深度,棺椁和适量陪葬品等等。

只不过,当盗墓贼耗尽心血挖开墓葬后,却仅得几株古钱或普通陶器。他们自然对隐墓周围的墓葬就毫无兴趣了。

顾为西现在考虑的是在什么时机提前“发现”周天子墓,又如何能让文保学院和同学们从中受益?现在提出来,不仅没人相信,没准会当场神经病。、

提早了不行。

提晚了也不行。

自己提出来还是使用别的什么方法……

这时苏岩也从拥挤的同学群退了出来,顾为西朝她咧嘴一笑,这笑容,带点儿挑逗的意味,苏岩大概没想到开动员会期间,一个如此严


状态提示:第五章 【动员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