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山沟皇帝>第八百一十二章 坚船利炮抵金陵

陈立夫在家中休息了三天后,就是出发前往德州,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巡察生涯。

而于此同时,大唐王朝宣平五年的会试也是召开了,这一次比往年推迟了足足两月的会试却是没有引起士子们的反对,反而是博得了大量士子们的好感。

因为时间比较宽松,所以让很多偏僻地方的士子们也是能够赶到并参加科举,而此外大唐朝报上也是透出了风声,这一次录取士子的规模将会超过往年。

虽然具体多多少还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要比往年多却是已经成为了定局。

增加录取人数,这是李轩的决定,实际上这几年来大唐王朝的会试录取人数,一直都是在增加,从以往的一百多人再到两百多,然后到五百多。

而今年的录取人数,李轩可是准备直接增加到一千人以上,进士科和博士科各取五百人!

别担心这么多官员无法安排,现在大唐王朝新占领了江南、浙江等大片地区,而且各种直属机构正在逐步完善,对官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多的士子来参加科举,去年大唐王朝都还没有占据江南呢,参加科举的士子就有两三千人了,而这一次,礼部科举司预估参加科举的士子,将由可能达到五千人以上。

其中多出来的一小部分是湖南、江西地区的士子,去年这两个地区虽然也有士子来参加科举了,不过来参加的还是不多,今年的话,不出意外将会有大批的士子前来参加会试。

不过还有一大半部分新增加的士子,则是江南地区的士子了,江南地区本来就是文风浓郁之地,读书人众多,哪怕是来参加科举的人只有少数一部分,但是总额还是非常多的。

广开科举,这一直都是大唐王朝用来安抚、招揽士绅阶层的利器。

四月二十日,会试正式开始,而事先报名的举子加起来足足有五千三百余人,而有意思的是,其中报考博士科的士子就有三千多人。

报考博士科的学子首次超过了进士科的学子。

这是因为进士科和博士科的新科官员中试后,虽然在品级上一样,但是博士科在选官的时候更有优势,能够进入税部、工部等实权部门,担任实权职务,而且在后续升迁上,大唐王朝还更加喜欢升迁博士科的学子。

大唐王朝成立也有这么多年了,官场上也只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潜规则,并且为外人所熟知。

在明王朝里最吃香的进士科,在大唐王朝这边,却已经是逐步沦为了二流。

士子们陆续进入考场后,就是开始了连续三天的考试,考试的题目比以往更加多,而且是更加的全面,虽然八股文章还是有,并且依旧占据主要地位,但是策论,理科却也是占据了重要地位。

目前大唐王朝的科举录取规则,大体上是八股文章只是敲门砖,写不好肯定是中不了的,但是八股文章这东西,基本上对于这些举人而言不存在任何的难度,而考官们对八股文章的选用标准也是比较低的。

以进士科为例子,两千报考进士科的士子,不敢说百分百,但是百分之八十都能通过最基础的八股文章这一关,但是后续怎么选呢,其重点自然是落在了策论和理科上面来了。

然后在理科阶段和策论的初选阶段,直接刷掉一半,进士科的理科题目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哪怕不是去专门研究,但是只要死记硬背大唐皇家出版社出版的那些理科书籍,基本上都能够考得过去,但凡是理科考得不好的考生,那基本都是不关注,或者说对大唐王朝的科举政策有所排斥的学子,这样的人要来何用!

策论也是,策论写的好不好,那可不仅仅是考验考生文章功底,更加考较考生的所见所闻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题目都是贴紧现实,如果只会背死书的考生,是绝对无法写出一片让人眼前一亮的策论的。

而剩下的大约七八百人怎么选出来最后的五百名进士呢,答案很简单,自然是以综合评分为主,每一考生的三份试卷,八股文章卷、理科卷、策论卷,考官都会进行单独打分,然后三者相加,以总分论高低。

不过,进士科的策论分数比例比较大,占据总分的一半,理科占据百分之三十,文科占据百分之二十。

博士科的的录取流程大体也是相当,不过他们的核心科目就是理科,八股文章虽然也考,但是题目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不是实在无法入目的八股文章,那么基本都能入选。

而录取总分阶段,其理科的分数直接就是占据了总分的一半,策论又占据了三成,文科只占据两成而已。

等到了殿试阶段,不管是进士科还是博士科,都只考策论一科。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当官的,理科和文科只是他们基础知识的体现而已,考核他们能不能当官,其实还是以策论为主。

这样筛选之后,大唐王朝在宣平五年的科举里,直接录取了总是一千名考生,进士科和博士科各五百人。

录取之后,除了一甲,以及二甲前三名,一共十二人将会被直接授予正七品官身,然后进入翰林院。

而其他人的话,二甲第四名以后以及三甲,则是授予从七品官身,而这些人还需要在内阁各部以及其他机构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然后参加选官,最后才会被授予正式官职。

而往往选官阶段,才是决定绝大部分二甲、三甲士子们前途的时候,选官由吏部文


状态提示:第八百一十二章 坚船利炮抵金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