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科幻未来>私人科技>270 商谈

“精度的话,大概能精确到半米左右吧。”管明想了一下,说道。

这不是管明说瞎话,他的硬件都是市面上买的,都属于市场主流产品,还真只能达到精确半米的程度,但问题是有双星啊。

每一颗导航卫星都内部都有一个光子计算机,虽然体量不大,但作为双星的计算量补充单位来说,加一起还真就不小。

同时,以双星的计算量,它可以把位置精确到厘米的程度。

除开第一颗卫星外,剩下的卫星,管明都是以综合性为主,虽然目前的‘综合’范围比较小,但还是有光学望远镜,只不过是针对地球而已,同时位置比较隐秘,体积也小很多。

怂逼管明先考虑自身安全,然后才是星辰大海,对太空的望远镜,还是交给别人来做吧。

怂和不怂的表现在于,对不同事件有着截然相反的选择。

如果管明成为项羽,那他绝对干不出破釜沉舟的事,而是先躲猫猫点科技树,然后看情况是接着怂下去,还是怂下去……

“真是可惜了……”周万里有些遗憾,同时也松了口气。

官方科学家和野生科学家在支持力度和知识积累上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虽然没达到厘米级,没能达到部分条件,但周万里还是松了口气,起码不会显得太丢人。

国家人力物力加上时间都往科技上砸,结果还没砸过一个私企老板,这说出去太丢人了。

“将就着用呗,反正是企业级的。”耸肩,管明没有一点因为撒谎而不好意思的神情。

超然的科技才能带来超然的地位,管明对‘超然’的理解,是指最少领先一代科技,而且是绝大多数的领先。

“嗯……这样的话,我也跟你透个实情。”点头,周万里去掉部分内容,换一套说辞。

“目前火箭回收还没进入第二次实验的环节,而国家目前所有火箭都有自己的载运任务,而且是排队排了很久的那种,如果你想发射火箭的话,基地那边倒是可以提供发射服务,不过和上次相比,可能花费要大一点,而且发射间隔时间也会长一点,如果火箭回收成功的话,间隔大概会是半个月左右。”

出自周万里之口,但却是上面做出的决定。

没有坑管明的意思,因为火箭回收目前尚属全球首例,回收成功一次,那不叫真正的成功,毕竟这东西也是有概率的,万一哪次没成功,火箭直接报废。

其实真要是从发射记录上来看,国内火箭还真有给别国发射记录,但问题是国家对国家,不好撤单和挪单。

“钱不是问题,我想问一下,咱们基地里,目前有几个可回收火箭?”钱的话,管明还真没多考虑。

因为管明现在已经到了‘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的程度,而偏偏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不是用钱能摆平的。

比如说弯弯,如果美国那边说你给我多少多少钱,弯弯我就不保护了,那国家肯定能掏的起。

如果说美国再说,你给我多少多少钱,韩国和日本我也不保护了,估计这俩国家都能爬着来帝都上交保护费。

“目前只有一个,你很着急?”周万里有些疑惑。

半个月的检修时间,一个月能发射两次火箭,按照上次的火箭和卫星来计算,能做到一箭双星,就算是一箭一星,也不过是15到16个月。

而国家从2000年开始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到2007年也只是能提供境内导航服务,虽然也是因为技术在不断创新,但也能看得出来,发射卫星不能着急。

“是比较着急,咱们的技术现在还应用在之前的火箭上?我看长征三号乙的运载量挺不错的。”管明要大批量发射卫星,自然会特意去了解一下国内火箭运载量,否则弄出个十二十吨重的卫星,也没火箭能射上去啊,除非是美国nasa的土星五号。

“技术不成熟,不可能移植到长征三号乙上。”周万里一听,立马摇头,虽然已经脱离一线科研,但他还是数值国内火箭数据的,他心里琢磨着,管明这卫星怕是憋出一吨的了,最少也是800kg以上。

因为只要超过800kg,先不说卫星外形问题,起码体重上就超过载重量的一半,最多只能做到一箭一星。

“这样吧,我呢,资助一下咱们火箭基地,看看能不能再弄三个可回收的火箭,争取一个月上天八回。”琢磨了一下,管明说道。

“哈?你出钱再来三个火箭?”周万里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难以置信的问道。

这是火箭,不是自行车。

先不说造价问题,单说材料吧,木头做的自行车那叫环保,也能骑,还拉风,谁见过木头做的火箭能射天上去?能带着卫星上天?

“钱不是问题,我这边可以先全款付了,包括发射火箭时我需要缴纳的费用,这些都不是问题。”管明以为对方被钱给吓到了。

火箭而已,管明就是没法自己光明正大的射,否则一次性的火箭,管明可以用金属打印机和双星硬生生给堆上去。

管明近段时间最大的开销也就是订购两个私人飞机,平均价格接近两亿,还是美元,管明还真就不信三个火箭的造价能把他难住。

从资产来说,埃隆马斯克的颠峰时期也比不过管明,结果人家还是专门发射火箭的。

“呃……不是钱的问题,也不对,就算钱到位了,改造火箭也是个慢工作,包括材料啊什么的,不可能你掏出来钱,这边就能变出来的。”周万里


状态提示:270 商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