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诚对于和艾蒿巅的蔡仲明的九妹并不抵触,相反秀才他还很有些好感。在他穿越明朝多年以后,艾蒿巅那个女孩是唯一一个让他可以接受的女孩。
蔡九妹既没有裹脚,也没有被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封闭了个性,为人敢爱敢恨。她展现的那股这个时代少有的活力,是最吸引张孟诚的地方。
再加上这桩加强两方势力关系的政治联姻,也确实能给双方带来不少好处,比较务实的张孟诚自然也不会拒绝。
金鼎山和艾蒿巅就是要继续互相扶持,才能在这个注定要更加混乱的时代生存下去。双方都有一群较为善战的弟兄,在遇到各种情况时完全可以相互支援。
而且蔡氏在艾蒿巅的娘家人,都对张孟诚的观感不错,他对艾蒿巅的人也颇有好感。和谐的气氛,构建了双方互相的交流学习的良好环境。
艾蒿巅向金鼎山学习新的农作物耕种方法,以及其他新的生产工具的运用。他们的子侄也不断来到金鼎山学习知识,为未来双方的交往买下夯实的基础。
而艾蒿巅拥有诸多熟练打造各种武器、盔甲的工匠,可以替金鼎山生产足够多又质量优越的武器盔甲。同时还有一群娴熟的医务人员,能替金鼎山处理一些金鼎山较为棘手或者一些根本处理不来的伤病。
以上种种好处,张孟金和蔡仲明两位大当家都清楚。所以大力推动这件事情,一切阻挠双方加强关系的事情都会被铲除。
从各方面看,张孟诚对于这婚事他不敢拒绝,更加不愿意拒绝。可是在大哥张孟金传来消息后,张孟诚却又有些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现在是崇祯五年三月。而艾蒿巅那位蔡九妹,那女孩要等到下个月才会满十六岁。也就是说张孟诚要迎娶的妻子,还只是一个十五岁多的小丫头。在一些地方有着莫名洁癖的张孟诚,心里实在是难以接受。
张孟诚也知道这个时代的陕北乃至其他地区,这个年龄的女孩结婚生子的情况很常见,甚至还有十二、三岁就嫁人的例子。若是没什么礼法缘由,女子要等到二十来岁才嫁人,是十分丢人的事情。
大哥张孟金和蔡仲明等人,就曾经在去年两家刚刚接受朝廷招抚时,提出过要完成两家的婚事。但是当时遭到了张孟诚的激烈反对,张孟诚以两家才洗白身份,需要静静处理招安后续事情,不是可以安心的时候为由,说服了两位大当家。
之后张孟诚因为在艾蒿巅比武的事件,使他对蔡氏九妹有了好感。接下来的时间里张孟诚几次借着公务前往艾蒿巅的机会,以自己的想法与对方交流了具体的婚期。
张孟诚考虑到明末陕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他也作出了一些妥协。按照秀才的想法,要等到崇祯六年,也就是明年女方十七岁的时候他才会迎娶蔡氏的女孩。
只是想不到观念的差异,不论是艾蒿巅蔡仲明一伙,还是张孟诚的大哥二哥,双方都反对这么迟举办婚事。
他们认为十七岁的女孩年龄已经不小了,而艾蒿巅和金鼎山两边的人,都有不少亲戚从军戍边。如果出个什么意外,礼法又要推迟。即使他们不那么讲究,不用守个好几年。但是女方很可能会成为十八岁的“老姑娘”,到时对双方来说都不好看。
十八岁对于后世的女孩子来说,明明是青春正茂活力四射的年纪。他们居然认为是老姑娘,张孟诚不得不感叹时代观念巨大的鸿沟。
无法说服他们的张孟诚,只能再次后退。表示再怎么样,也要让对方满了十六岁再说。
这次的张孟诚十分强硬,他也和大哥、二哥三人一起商量过。之后两位哥哥也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张孟诚一鼓作气又说服了艾蒿巅的众人。
最后讨论决定,张孟诚与蔡九妹的婚事将会在崇祯五年年底,到六年年初的日子里,这段时间双方会好好准备聘礼和嫁妆等需要的东西。
本来事情终于到此为止的张孟诚,发现他又想错了。大哥一声招呼也不打,直接就提前了他的婚礼。他反而是金鼎山的头领中,最后收到消息的人。
这种完全不尊重他的行为,让张孟诚心里感到十分愤怒。他直接把来传达消息,同时进行道喜的信使轰了出去,之后又派人向大哥转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
张孟金和张孟广在知道自家三弟发飙后,心里感到十分不解。这位平时相当干练的亲弟弟,总会在一些他们看来没多大意义的地方闹情绪。
在他们看来,早早完婚传宗接代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而且蔡家九妹离十六岁生日也不远了,反正也就还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何必那么坚持。
至于什么尊重的事情,两位哥哥更是觉得自家三弟有些混账。他们一直很在意自己的弟弟,事事都为他操心。现在他们的爹娘都不在了,自然要由两位兄长照样。
各种事宜都是他们和自己的婆姨主持,聘礼也是两位兄长自掏腰包凑齐的。如今只是稍微提前了一点日期,并且晚了一点通知他,何必要那么生气。
时代观念的差异,造成张孟诚与两位哥哥之间的隔阂,确实难以解释。虽然无法诉说,但是张孟诚还是选择进行冷对抗。同时还向艾蒿巅传达消息,婚礼日期还是以前商讨的结果。大哥张孟金定下的日子,张孟诚绝对会有事外出。
张孟金和张孟广两人,同时认为不能纵容他们弟弟的矫情。张孟广已经从宁塞出发,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