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逆行我的1997>197 生活经

不知不觉就到了8月底,离开学也没有几天的时间,李文秀反倒是清静下来了。

王有来回来没过几天的功夫就去了浙东那边联系货源的事情,上海那边的店面装修还要一段时间,乐观估计,能赶得上在国庆之前开业。

不过现在人手比较充足,上货的速度肯定比以前要快上不少,加上现在便利店的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他倒不是很担心。

李红梅这边,在7月底的时候已经举办了一个店长培训班,第一批参加培训的,除了现在一部分店长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新招聘进来的新人。

这些人主要还是为了新店扩张准备的储备人才,不过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李文秀并没有打算从市里调集老人到上海那边。

现在市里的店面已经有10来家,除了早期李红梅做店长的总店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后来培养的新人,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也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纰漏。

其实一个企业发展到这种程度,各种规章制度已经算的上是比较完善的,李文秀作为过来人,还是相信制度比人可靠一些。

为了不至于出现人才流失就导致经营陷入危机的局面,他觉得还是有必要继续加强在制度方面的建设。

中午吃过饭。

李文秀闲来无事,只好在酒店里看了会儿电视剧。

这个时候的电视节目还是比较枯燥的,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个节目,跟后来那种综艺节目一套接着一套上马的局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可能是天气太热的原因,在屋子里也待不了太长的时间,推开窗,来来往往的车流声音也很杂,总有一种让人坐不住的躁动。

其实李文秀也发现了,随着城市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像以往那种在李湾的时候,一个人安静下来仔细思考问题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不过总体来说,金和的新总部位置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市里也有意扶持一批私营企业,在租金和用水用电等各个方面让利的力度也比较大。

李文秀想着随着金和的发展,总部肯定还是会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也没急着去找一个最合适的地段。

要说八月份有什么需要他考虑的事情,估计也就是关于王彩霞和王娟娟几个人的安置问题。

当初在县里开店的时候,王有来最早招聘的两个人就是王彩霞跟王娟娟,虽然李文秀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但是不管是王彩霞也好,还是王娟娟也好,两个人的性格总是让他感觉有种格格不入。

时隔这么长的时间,王娟娟倒是越发地成熟,但是王彩霞那边,李文秀每每想起来的时候,还是觉着她不够沉稳。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李红梅倒是挺看的开的。

“要不让他们去上海那边?”

她其实也知道李文秀对王彩霞有些不放心,一直想把人掐着不放,毕竟搁在自己身边总比外放出去要好一些。

只是这种想法总是很难长久的,再说了,王彩霞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愉快。

后来的李红梅也好,杨彪也好,现在都已经走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虽然在能力上王彩霞的确要逊色一些,但是细想下来的话,其实相差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至少自从李红梅离开县里来市里以后,王彩霞基本上是负责整个县城的业务管理的。

“不行,上海那边我不打算让熟悉的人过去,有彪子在那边就行了,再弄几个老人过去,总觉着不像是那么回事。”

其实李文秀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想法。

上海的情况毕竟跟省内还是有些不同,全新的环境,李文秀其实也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管是让谁过去,太过于熟悉反而不好,毕竟不管怎么变,如果是老人的话,多少还是对他的这种做法有些影响的。

他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有道理,只不过李红梅不是很赞同,她虽然跟王彩霞不如身边的两个女孩子刘艳和江婷婷熟悉,但是现在处于人力总监的这个位置上,她考虑的问题跟李文秀并不是站在一个角度上。

在她看来,有老人过去照看的话,各个方面都会要方便很多,至少一些棘手的问题,王彩霞解决起来也会熟悉一点。

真要弄几个新人去掌控那么大的局面,万一碰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总部这边肯定会有些鞭长莫及。

“培训班那边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比较好的苗子?”

“非常突出的比较少,不过能力上比较强的还是有那么几个的,就是经验上有点不足,我本来是打算把他们放到店里去积累一点经验的,但是现在时间上来不及。

10月份那边就要开张,总不能等到年底才让人过去,所以我还是觉得把彩霞调到上海去放心一点。”

虽然知道李文秀心里大概已经有了主意,但是李红梅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这样吧,回头你让她过来,先在培训班学习一段时间,等过完9月份我才看看,对了,还有一个人你可以重点培养一下。”

说到王彩霞,李文秀自然就想到了黄小波,黄小波这个人,能力肯定是有,而且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应该是不逊于李红梅的。

之前虽然跟黄春元闹得不是非常愉快,但是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李文秀这一点还是分的很清楚的。

加上买房子的事情,叶琴忙前忙后地跑了不少路,李文秀也不是多么无情的


状态提示:197 生活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