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府内一片喧哗搅扰。

从关中开过来的队伍不知道有多少,一路上的人马喧腾让十几年没见过战事的河中府百姓们都看得有些呆了。

大家都在议论着北方的战事,鱼辅国的大军忽然南下,在晋州一代同朝廷的兵马交上了手,百姓们知道无论两边谁赢了,都是一样的服役纳粮。

然而毕竟他们还是希望皇帝可以赢,这倒不是因为河中府的百姓们念叨皇帝的所谓“天命”,亦或者对鱼辅国这样的伤残人士有什么歧视。

只是他们单纯的不愿意让战火烧到自己的家乡,皇帝赢了,那多半是北面的那些老乡倒霉。而若是皇帝败了,鱼辅国大军经河中府入关,少不得骚扰地方,生出许多事端。

王宝臣手下的兵马都已经搬出了城,在城外扎营,现在城中驻扎的大半都是从关中开过来的禁军。

河中府城之内张灯结彩,节度使府中更是花团锦簇,这都是为了恭迎皇帝驾临。

“白先生,您的诗我可是最喜欢的。”王宝臣笑嘻嘻地看着白乐天:“您可真是天上的文曲星啊。”

白乐天嘴角挂着一丝尴尬的微笑,这位王节帅热情是真的热情,但是夸起人来真的让人不舒服。

就好比刚才他说他喜欢白乐天的诗歌,白乐天傻乎乎得还问他最喜欢哪一句。

这位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然后被旁边的掌书记给捏了一把。

但是王节帅仍然不甘心,又补了一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一句出来,王节帅旁边的那个掌书记一脸死了亲娘的样子。

白乐天干脆就不问了,显然这位王节帅是把皇帝身边大臣们的诗都背了一遍,仓促之间拿来搪塞。白乐天心说这要是继续聊下去,还能把李德裕与牛僧孺的诗歌都聊出来。

于是乎白学士就只能在那里听着王宝臣将什么“文曲星”什么“诗坛领袖”翻来覆去的念叨。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皇帝御驾亲政,王宝臣将自己的节度使衙署让出来给皇帝当行宫,陛下刚刚进去晋州那边就传来了急报,一时之间也顾不上搭理王宝臣。但又不好凉了人家一心为国的赤诚,就只有让白乐天出来顶一下。

白乐天也没有熬多久,另一边的元稹穿着官服一步三晃的走出来。

“乐天,陛下召你咧。王节帅有段时间没见过了。旬月不见,易安兄,你这风采更胜往昔啊。”

之前元稹奉皇帝之命去东南的时候,曾经从河中府这边过黄河,当时王宝臣便将他照顾的不错,现在故人重逢,彼此之间自然有一份热络。

“元学士说的客气话。”王宝臣嘿嘿笑道。“咱们兄弟谁跟谁啊。”

“大帅说错了,元公深得陛下信重,现在已经高就比部郎中,司掌朝廷财政大权。虽然不复翰林学士之清流雍容,但也已经入职中枢,假以时日,少不得要叫一声元令公啊。”

王宝臣和张易安一逗一捧,将元稹哄得舒舒服服。

“易安兄,节帅加令公那是早晚的事,我这个小小郎中怎么能比啊。”

元稹就这他们的花头就在外面这么胡侃起来。

河东节度使的节堂之内,皇帝正坐在椅子上看着从白玉京中发过来的文书。

此次皇帝亲征,名义上留在京中监国的是光王李忱,其实中枢说话的还是韩岗,京中的具体实权还是握在京兆尹李德裕还有提点刑狱使李绅的手里。

所有用印的诏书以及各类情报,无论巨细都要向皇帝驻跸之地发来一份。

李旭此刻正在看一份李绅发来的情报,白乐天站在他身前不远的地方,而新任的右监门卫大将军,那位曾经在太平道中工作的宗教界人士普祥正站在门口提供警卫。

皇帝这次也把普祥拉了出来,一是考虑到朝廷现在的确乏人可用的现状,二来也是为了降低白玉京人民群众遭遇“奇遇”的风险。

情报并不算长,主要写的是几个人的动向。

田弘正已经过了洛阳,期间和裴度这个老对手彼此大醉一场,已经接到了皇帝让他北上的消息,已经从洛阳转而向北,去河中府同皇帝会和。

李吉甫过了汉中府,即将到达白玉京,但是据在连云寨的内线说,他之前和连云寨的茅冰城等人见过一面,据说是相谈甚欢。

陆贽已经从江东动身,大约还要两月的光景才能回到白玉京来。自从陆贽走后,江东民间似乎有些不稳的迹象,江南武林的耄老“落花流水”四奇出面,再加上几个帮会,准备摆下擂台,选出什么江南武林盟主,闹得声势很大,提点刑狱使司这边怀疑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李旭将手中的情报放到了一边,他转过头看着白乐天。

“和王节帅聊得怎么样?”

“不堪其苦。”白乐天摇了摇头。“王帅这么精明一个人,在那里装粗蛮的武将,他演得辛苦,微臣陪他演也很辛苦。”

“哦?”李旭嘴角牵起一丝微笑,“那朕回头要赏你些东西才行。”

“那倒是不必了,陛下上次送臣的东西,臣真是消受不起。”

“送你一对并蒂双姝,你还不满意了。”

白乐天对皇帝所谓的礼物,持敬谢不敏的态度。

据说前一段时间皇帝喜欢微服私访,也就是出宫瞎比溜达。在李德裕和李绅的陪同下去白玉京的西市转了一圈,回头就派人过来说要给白乐天送两个婢女过来。


状态提示:第三节 坏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